雅园小区入口不太堵了五泉广场摊贩仍难清退

09.07.2015  02:23

    自7月1日,本报报道了《摊贩扎堆占道经营堵了五泉天桥出入口》后,引起城关区执法局五泉中队的关注。近期,派执法队员对雅园小区门口的流动摊贩进行告知,明确禁止在此摆摊设点。占道现象有所缓解,但是由于左右两侧固定摊位持有营业执照,暂时无法进行清退,只能保障雅园小区的出入口不被拥堵。近年来,五泉广场上的流动摊贩长治无效,本报已经多次对五泉广场以及五泉天桥上小摊贩占道严重的现象进行报道,2014年,相关部门联合对天桥上车问题进行整治,效果较好.可是一年后,车辆被拒之桥外,可是占道的小摊贩依然禁而不止。

    为何五泉广场小摊贩如此之多

    7月7日上午10时,本报记者再次来到五泉广场与天桥之间,上周报道中的烤玉米、卖烧烤的摊位已经消失,中间的通道被腾开,情况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是左右两边的销售眼镜、冷饮、棉花糖等搭棚摊贩依然存在,至少占掉桥面5米宽的位置。

    “这些摊位以前没有这么大,其实周围那些零散摊贩都是他们的衍生物,你摆我也摆,反正也没人管,这些年我们住在楼上,吵闹不说,每天一出门就感觉到了自由市场,哪里是国家级景区的门口。”雅园住户刘先生说道,每天从早上6点左右楼下就开始闹腾,以前是三马子上天桥,早市延伸至此,现在车没法上来了,菜贩子就把车停在广场上。城管上班了,他们也就开始撤退,每天基本要持续到晚上8点左右。“近三年来,我投诉的次数多到我自己都数不清,市长热线、执法局、工商局……每个部门去投诉,可是作用真是不大。

    调查发现,五泉广场上的摊位有三种,一种是由五泉山广场管理处进行收费管理,部分持有营业执照;一种是属于完全意义的流动摊贩,属于执法中队管理,还有一种就是本报前期报道的在“真空”区域流动的商贩。随着公园的改造发展,在内部环境得以完善后,可对于外部摊贩的管理却一直停滞不前。

    多头管理问题多

    自本报报道了《摊贩扎堆占道经营堵了五泉天桥出入口》后,引起五泉执法中队的关注,他们开始对于报道中的挡道商贩进行调查,对所持有的营业执照进行查看。

    由于以天桥与广场之间的下水道线划分管理范围,导致小摊贩钻了广场管理处与城管执法的“空子”。虽然相关管理者都表示对于自家的管理职责没有松懈,可乱象却依然存在,原因为何?

    7月7日,“真空”地带摊贩韩某将其营业执照交给执法人员。营业执照的年度审核在2012年,之后并没有审核公章,经营场所仅为五泉广场。而另一摊贩王某的营业场所为五泉南路73号,发证时间为2011年,无有效时间。

    对此,执法队苏队长告诉记者,“有正规工商营业执照的我们就无法管理,因为不属于流动摊贩。目前,因为他们没有做年度审核,我们给他们3天时间,看工商部门如何审核。”苏队长表示,他们很愿意配合相关部门一起进行管理。

    对于商贩执照的有效性,记者联系到五泉工商所。马所长表示,“这里的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有效期是否合适,现在还需要调查档案,才能明确。

    兰州市园林局王局长表示,“几个管理部门应该联合作出一个管理方案,做好管理才是关键。”兰州晚报记者徐倩影 实习生李国桂孙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