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蒸馍”小伙变身“兔主播”过上“牛”日子

27.08.2020  16:16

  中新网兰州8月27日电 (梁璐)2015年,回族小伙米红军放下他在兰州蒸了五年的馒头生意回到了老家甘肃平凉,决定自己创业。

  儿时就有过收兔、卖兔经验的他,在周末闲逛时,花了220块钱拎了7只兔子回家,腾出一间窑洞,开启了散模式。但随着窑洞里的兔子越养越多,小伙心一热,搞了两次“扩大规模养殖”。不料,却以失败而告终。

  损失了100多只兔子后,他总结出了不少经验:不能散养、不能喂草……因为不可控制因素太多。要想养好兔子就必须用成品饲料搞笼养,做好科学管理。

图为米红军养的兔子用自动感应水管喝水。 梁璐 摄

  “我就不甘心!”米红军还想养兔,但是缺钱。于是,他去工地打了40多天混泥土,挣了点钱继续回去引种。功夫不负有心人,回家不久,他就联系到了兔饲料来源。

  2017年,眼看订兔的农户越来越多,米红军在“快手”当起了“兔主播”,带起了自家农货。通过网络平台,他认识了很多养兔的朋友。每晚,他还会与“圈内”的网友互相分享交流“养兔经”,学习相关知识。

  第二年,米红军拿到了某兔饲料的甘肃省总代理,形成了自己的养殖发展“产业链”。可是“兔养顺了,人却闲了,这可不行。”他说。米红军看着家里的牛棚,又打起了养牛的“算盘”。贷款15万元,养牛14头,牛得了口蹄疫,他赔了近8万……

  “当时感觉像天踏下来了一样,哭不出声来。”米红军说,幸好亲友们都来开导他,尤其是从2016年开始,其父亲养牛就得了不少政策帮扶,像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暖棚建设补助……于是他便再次坚定了养牛信念:“政策这么好,养牛肯定没错,我一定能行!

  他又买了13头牛。有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这一次,米红军更注重科学养殖和规范管理,长壮了的牛卖到了周边的屠宰场和个体户,母牛和牛犊也享受到了基础母牛、见犊补母政策补助资金。他还清贷款、攒下积蓄,于2018年成立起了自家的肉兔养殖厂。

  去年,米红军收到了扶贫干部送来的12公斤青贮玉米籽种,还得到了1万元五小产业补助资金……年底,他算了一笔账,自己的养殖产业总利润达到了8万元。

  如今,曾在养殖管理不科学上吃过亏的米红军更加追求正规化管理。除日常打针防疫、人工授精、兔舍牛棚清扫等基本的养殖工作外,他也常去外地取生意经。他相信,“生意要做正规了路子才能活”。

  米红军说,他养的基础母兔有300只,如果有场地,完全可以实现规模化养兔!去年7月,崆峒区上杨乡政府在米红军养殖产业的基础上成立了集养兔、养牛、养羊、种花椒于一体的鸿森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带动村里的4家贫困户入股,为形成全乡规模化养殖产业打下了基础。

  最近,乡里的扶贫干部又带来了好消息:“乡政府计划在新庄湾村修一个大型养殖小区。”这给一心想搞现代化规模养殖的米红军又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如今,23岁的米红军已养了3000只兔子和30头牛。他养的兔子不仅是周边农家乐的“香饽饽”,还远销四川、重庆等地。米红军说,他的新目标是:“万只兔,百头牛,开启真正的现代化养殖,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