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20个村将试点“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

26.03.2015  05:16

    【本报讯】3月25日,记者从全市“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动员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选择120个产业基础较好、党组织班子坚强有力、“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开展“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同时还要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每年再扩大150个左右村,力争到2020年使“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覆盖到全市所有行政村,努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从而真正把“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打造成我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

    据悉,“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是榆中县中连川乡中连川村在2008年3月开始施行的。该模式通过采取“五户联保”等措施,通过合理的制度和章程,以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借给当地农民有偿使用,使这些少量资金在该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经营购销贩运加工、农机具购置等方面发挥了“救急”的作用。而资金的滚动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在生产和发展方面的资金难问题,并对构建农村诚信体系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这次试点的主要任务是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民型干部、富民型党员”为目标,以“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组建互助资金组织、健全党的组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锻造基层干部队伍、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具体操作流程为:市级财政贴息350万元,用于支持试点县区从银行贷款6000万元,为参与试点的120个村每村注入50万元互助资金。而根据相关方案,这些互助资金重点要引导农民瞄准市场调整种养结构,支持农民发展具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发展壮大村级优势产业,并做大做强农业特色品牌。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放大互助资金在产业发展上的导向引领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围绕产业发展方向来制定发展计划。在运行模式上,要尽力改变以往农户“单打独斗”的模式,探索“党支部+互助资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的连带模式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与农户对接的相融互促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互助资金增效的三赢格局。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悌先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