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好!

26.07.2014  18:05

  近日,北京多个区县结合自身的特点各出“奇招”“狠招”遏制腐败,比如密云县建立由退休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学生村官和社区负责人等组成的百人监督队伍,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定期向组织部门汇报监督情况。(7月23日《京华时报》)

  密云县这项反腐举措一经亮相,便引发网友热议。绝大多数支持者认为,在腐败手段不断翻新的当下,将监督触角延伸到领导干部的“八小时以外”,比监督“八小时以内”可能效果更好。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在“作秀”,因为监督员既没有《窃听风云》里的高科技,也没有纪委干事的权力,结果注定是“费力不讨好”;更有人直接提出批评,称这是“阴招”“损招”,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不错,领导干部也是公民,但绝不是普通公民,而是手握公权,可以支配公共资源的公众人物。近年来,随着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和人们对外交往逐步增加,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谋色等不可告人的交易,也逐渐从办公场所转移到了酒桌上、K歌房或宾馆里,发生在“八小时以外”。

  此外,公车私用、公款吃喝、违规办酒等不正之风,也多发生在“八小时以外”这个时间节点上。一些干部是典型的“变色龙”,“八小时之内”道貌岸然, “八小时之外”庸俗不堪,见不得“阳光”,什么样的人都敢交,什么样的饭都敢吃,什么样的地方都敢去,什么样的东西都敢拿,什么样的女人都敢睡……

  可见,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八小时以外”,虽说仍停留在治标阶段,但却能让官员心存敬畏,时时处处慎独、慎始、慎微、慎终。这不仅是对以往工作偏差的纠正,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负责;不仅能有效防止用人失察、带病上岗、边腐边升等腐败行为发生,还能顺藤摸瓜,捕到“苍蝇”,捉到“老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密云县的做法即便是“作秀”,也秀得精彩。不过,密云的监督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那就是对官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不应受精心挑选的“百人”所限,而应让所有的人都成为“探头”。如此,方会有更多的八小时之内的“正人君子”、八小时之外的“花花公子”尽快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