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全面“封锁”孩子被迫埋头书桌 生活常识题难煞真空学生

17.10.2014  09:16

周考、月考、季度考,高三时代最多的就是考试了。但考试多了,“诊断”出的问题就越来越明显。这些年无论是中考还是中高考,生活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试题比重不断加重,而中国式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不受外界干扰的学习环境,家中断了网络,断了电视,信息难流通的真空环境往往让孩子在解答这类题型时失分严重。让老师们感到格外为难的是,问题解决的渠道却并不通畅,而且还困难重重。

1

考试丢分犯的是一样的错误

这我哪儿知道?这些题要答对简直不可能!”周考语文试卷发下来后,某校高三学生刘旭涵一拿到试卷就惊叫起来。试卷上题目考查的内容有6道都和网络热点以及兰州本地的一些新闻有关,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对错、阅读等。“我们家从我上初一开始基本上就没看过电视,初二就没上过网,上高一后手机上网都没让开通,我天天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家里,很多信息都了解不到,顶多跟同学们聊天时说说一些我们感兴趣的网络上关心的现象,如果考试真就抓瞎了。

刘旭涵遇到的情况绝非个例,对待这种题目时,他们班的同学失分率基本上达到了72%。丢分的原因刘旭涵总结了两条,一是对此类题型掌握的信息量太少,虽然没有陌生感,但无法得知正确的答案,导致在答题时有模棱两可的感觉;第二是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缺少了解网络信息、生活化试题的环境,在学校以题海战术为主,而且基本上以理论答案为主,生活化试题考

查量小。回到家中,几乎是信息真空状态,家长全面封锁网络环境,也担心自己控制不住,浏览信息时随意性太强,反而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率。

另一个丢分“重灾区”是生活化试题的考查,只要涉及到将理论转换成应用,大多数学生抓分的能力都让人担忧。10月12日,一名高三化学老师在班上考查了2014年中考一道化学试题,“在天桥上买了一条十几元的金项链,回家后你能拿家中的真项链用一个小实验鉴别出真假吗?”本以为班上90%的学生都能答对,没想到答错的人竟然占到了64%。“看到这道题,我第一感觉是有点蒙,总觉得不难,但答起来却磕磕绊绊,最后还是答错了”,高三学生小刘无奈地说。

事实上,题目考查的是物质的密度、比重等,问题是我们活学活用的能力太差,无法将知识转化运用到生活中去,抓分题最后变成失分题。”在班上采访多名学生时,他们承认普遍存在这种问题。

2

学生缺乏活学活用的能力

连续4年,我都注意到一个现象,中考和高考向‘试题即生活’的方向转换的步伐非常快。试题内容跟生活有关,但考查点不会脱离科目。尤其是中国的孩子需要在这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否则培养出来的将是清一色的‘考试机器’,而非一个个生活能自理、出门能独立、遇事能解决的独立人。这也是近几年试题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通过试题考查逼迫考生去认识到一个综合能力较好的孩子绝不是只会做题、考试。”某校高三年级的班主任许老师在这几年的讲课中虽然加大了生活化试题的数量,但她还是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知识点太多了,掌握需要时间,转化需要思

考的时间,我们的孩子太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和能力,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

此外,孩子学习负担繁重,家长弱化了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动手的能力,一心只读书,不闻窗外事,这就造成试题生活化了,孩子边缘化的现状却得不到改变。尤其是当试题考查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时,考生很茫然,不知从何处入手,更不知该如何设计。离开课本,离开课堂,所学知识就烟消云散。

兰州五中一线教师鲁银燕通过这几年的中考试卷明显感受到,死读书的学生考试越来越没优势,而会读书,眼界宽,了解社会热点的学生反而很容易拿到分。

3

左右为难的家长

说实在的,我也不愿意做这样的家长,但除了这样做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说起在兰化一中上高三的女儿,张女士把高三一整年的计划都写好了。每天除了女儿在学校上课的时间无法监管外,在家必须掌握一举一动。电视3年前已经送了人,电脑只能打字,女儿的课外读物她也要审查,甚至夫妻俩的手机也关闭了上网功能。女儿回来也说过,周考时考查这些内容时有丢分现象,但张女士认为,她可以代劳这部分作业。每周整理出网上的时事政治及网络热点打印出来,供女儿阅读,一来可以省出时间让女儿学习,二来一样可以看到网络热点。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个家庭,结果显示,在这些家庭中有17个家庭都断了网络,12个家庭几乎不开电视,只有7个家庭既有网络也允许孩子看电视,但严格控制上网及看电视的时间。其中两个家庭还规定,“如果一个季度内学习成绩下降,就会采取断网行动”。至于处于真空状态的孩子与日趋生活化的试题考查趋势之间的矛盾,父母们的选择相对倾向于“固执派”。八成父母都表示,“想放开但不敢,否则孩子控制不住,打游戏,看电影,反而会不务正业,除非有家长监督。”(高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