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沟:小香菇托起大梦想 ---张掖市山丹县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创新创业“三个一”行动效果显著

18.07.2016  20:44

盛夏时节,走进陈户镇寺沟村一幢幢房屋整齐划一、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一块块经济作物长势喜人……不远处的钢架菇棚里,菇农们忙得不亦乐乎。

在已开始出菇的一座菇棚中,记者见到了正在查看香菇长势的寺沟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兴。“我们村是全县13个精准扶贫村之一,经济落后,村民收入水平低,没有自己的支柱产业。自县科技局的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创新创业“三个一”行动项目在我村启动以来,在县科技局、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结合这边冷凉气候优势,由科技局免费为寺沟村提供了香菇菌棒1000棒在废旧的村民房子中试种,菌棒出菇后每个大概收入3元左右,增收效果很明显,今年年初,村上准备把香菇种植做为全村精准扶贫、增收致富的特色富民产业来抓,扩大了种植规模,并且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在12座香菇大棚全部建成,摆放了70000多个菌棒,现在已经开始陆续的出菇了。”

据了解,寺沟村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的。今年4月份,该村两委与张掖市泰丰现代有限农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层架式钢架香菇大棚12座,预定香菇菌棒15万个,种植香菇1.2万平方米,预估计全部菌棒出菇后,可实现单季香菇产量18万公斤,总产值126万元,每个棚毛收益10.5万元,纯收益可达到4万元。同时,12座香菇大棚全部把科技切入产业发展,山丹县科技局在科技特派员队伍的配备中采取了“县级农业技术员+公司专业技术员+乡镇科技特派员+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贫困户技术明白人”的方式。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在县农委的业务指导下安装了以物联网远程为主的机械化喷水,温度、湿度控制、视频监控系统一套,实现自动化管理,远程监控。

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贫困户刘佰成的菇棚中,刘佰成正和妻子采摘香菇,说起刘佰成的香菇事业,他也是感慨万千。刘佰成是寺沟村有名的贫困户,因视网膜脱落,视力严重下降,无法外出打工,75岁的母亲常年患病,儿子还在上学,家庭开支大,导致生活贫困。由于没有技术,他只能在土地流转大户的地上打零工,每年6000多元的收入要承担一家4口人的开支,沉重的家庭负担一直压得刘佰成喘不过气来。去年,科技局免费为寺沟村提供了香菇菌棒,做香菇种植试验,看到村委会做的香菇种植试验成功后,他终于动心了,决定发展香菇产业。有了想法没有启动资金等于一句空话,去年年底,恰逢精准扶贫贷款工作启动,刘佰成第一个办理了贷款手续,不到一周,他顺利领取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有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发展香菇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今年初,寺沟村实施了产业富民项目,修建了12座香菇大棚,其中刘伯成也修建了一座大棚。

刘佰成一边采菇一边给我们算起了他的经济账“修建大棚花了10万元,政府补贴了2万元,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向亲戚好友借了3万元,现在我的菇棚每年的预计收益可达3-4万元,这样算下来我两年就能还清所有的账务,第三年我就能够脱贫致富喽!

说起今后寺沟村的发展方向,李书记早已心中有蓝图。在目前香菇园区的基础上向南面扩展,建设以物联网远程为主的香菇大棚60座,继续扩大香菇园区规模。在香菇园区的东面建设蔬菜种植区,建设钢架蔬菜大棚50座,种植陆地高原夏菜300亩,将生产香菇后废弃的培养料用作蔬菜种植的有机肥料,发展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依托焉支山旅游专线,种植枸杞、草莓等特色林果,建成农业观光、旅游体验的休闲采摘区。结合“互联网+” 模式,建设农特产品线上展示,线下体验的展示、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形成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特销售为一体的生态综合示范园。

科技就是生产力,有了科技的支撑寺沟村将彻底摘去贫困村的帽子,精准脱贫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