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师节】 共忆三十年工大情
35年前,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新中国第170号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5年的请示报告,经过万里、习仲勋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积极努力,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而当年的9月10日就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据170号提案的主要发起人和撰稿人方明老先生讲,之所以将教师节定在每年9月,是因为叶圣陶曾经说,要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2015年,我们迎来了第31个教师节,在全国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有理想信念的人加入到教师队伍中,用仁爱之心、扎实学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就着自己的育人梦、学生的成才梦。
今年的教师节,兰州理工大学决定为从教30周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以此感谢伴随着新中国教师节成长起来的这一代教师们,感谢他们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为工大的发展进步付出的心血。我们有幸和其中几位老师进行了对话,只言片语,浓缩的是他们半辈子献身教育的精华,回忆的是他们三十年来对工大的深情。
郝晓弘教授
郝晓弘,教授,博导,现任兰州理工大学计通学院院长。我是1978年恢复高考第二年考入甘肃工业大学进行自动化学习,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电工电子以及自动化等方面的教学工作。37年过去了,我既是工大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工大的建设者。是工大培养了我,我也将自己最美好的光阴奉献给了这里,现在想来,这辈子在工大从事教育事业也是最幸福的事。我最深的感悟有两点,第一,学校这三十多年的发展依靠的就是各级领导、老师、同学的艰苦奋斗,在地处西北,没有更多条件支持的情况下,是大家的辛勤付出、艰苦奋斗才使学校发展到今天;第二,在这片热土上,每一位教职员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深爱,是工大发展中最可贵的精神。为师贵在德,我们的爱心,我们的师德,才能让工大发展,才能让教师进步,这也是我们教师的自豪和荣誉所在。
朱彦鹏教授
朱彦鹏,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学院教授,硕士生、博士导师,曾任土木学院院长,现任学校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我是1982年考入兰州理工大学的,到1984年年底研究生提前毕业,留到工大任教,至今已经32年了。这32年,对我的人生来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经历了学校各阶段的发展变化,也经历了土木学院的一路进步。上世界90年代初期,我是土木学院的院长助理,当时学院只有二十几名教师,办学极其困难,通过我们大家的一起努力,到2000年左右,学院的师资队伍有了较大的发展,学院的学科建设也从硕士点、博士点、一级博士点不断向前。现在的土木学院,无论从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基金项目申请都已跻身全国前列。我为自己参与到这个建设发展热潮感到自豪和骄傲。32年的教师生涯,我将大多数时间花在学院发展和与学生共处交流上,现在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培养的一届届优秀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在空余的时间回来看望我,这是一名教师最为幸福的时候。如今,我工作的劲头依然很足,希望能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回想过去,我无怨无悔。
戴剑锋教授
戴剑锋,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1985年本科毕业来到甘肃工业大学,今年已经31年了。31年来,学校从只有四个系、不到200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拥有近20个学院,两万余名学生的规模,并且在省内和国内都用了一定的知名度,我本人也从一个懵懂的青年成长为一个国内学科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教授,现在也是桃李满天下了。这么多年,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首要职责,科研工作也要抓,要瞄准一个科研方向,做到有成就,以此提高教学水平;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要有责任心,从备课、讲课、辅导答疑,要始终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间一晃而过,在今后的时间,我仍然以作为一名工大的教师为自豪,我知道学校和我的命运已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我愿意为我的教学生涯,为工大继续努力,再出成绩。
李炜教授
李炜,兰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是1980年考到甘肃工业大学的,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我们都胸怀热情,想努力学习,为国家做一些贡献。在当时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本科期间,我曾获得“全国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1984年我留校任教,开始为工大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我也从一个懵懂的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较为成熟的人民教师,如今32个年头过去了,我感谢兰州理工大学的培养。1984年刚留校,我就在自动化教研室,并担任自控系的团总支书记,从事学生工作。1985年,我被调到了学校团委,担任团委副书记,在那里,我和学校的青年教师、同学们一起,做出了轰轰烈烈、激情似火的工作,觉得非常有意义,那几年对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学会了怎样和学生交流,怎样和学生互动,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后来我考取了学校的研究生,三年毕业后,我依然留在了工大。三年后,学校又再次将我调到教务处担任副处长一职,这让我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曾经有过的行政经历对我今后的教师生涯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我的专业,1999年,我从教务处回到学院,开始从事全职的教育科研工作。多年来,在领导、同事和同学们的关心支持下,我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目前担任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工作的教师。今年我已经52周岁了,我时常在想,我还能为学生们讲授多长时间呢,接下来的几年我一定要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要和他们一起健康的学习生活。当然,我希望通过努力,能让我们的学科、专业和团队继续向前推进。
李有堂教授
李有堂,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我是土生土长的工大人,是学校现任教师中的第一个博士生。从1981年进入甘肃工业大学机制专业学习,之后攻读了研究生,取得了博士学位,后又回到学校工作。如今,任教已经整整三十个年头了,三十年来,通过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工作,我自己取得了一些成果,帮助机械学科成为重点学科,取得了二级博士点、一级博士点,获得了教育部的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的体会是:作为教师,首先是有良好的师德,要有为学生服务,为大家服务的思想,二要有渊博的知识,这需要教师自己的努力奋斗。我们都要有为学校发展服务的思想,要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创建优秀团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莉教授
杨莉,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1981年,我有幸考入甘肃工业大学水利机械专业,1985年我留校任教,在当时的社会科学系任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时光荏苒,一晃在工大已经学习工作了30多年,我感谢工大,因为是她培养了我,养育了我,我也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了这片热土上。教师是一项无尚光荣的职业,每每看到一个个学生稚嫩的面孔,我都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作为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徐特立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师有两种,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仁师。经师教人知识,仁师教人做人。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深切的体会到应该把经师和仁师有机地统一,要注重授业解惑,更要注重传道,并要把传道始终作为使命和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