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检查材料还需“个性化”

16.06.2014  18:10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到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的关键环节。如何查找根源问题,深入灵魂进行剖析转变,对照检查材料的撰写是核心。但如何把材料写得真实、具体、有操作性,如何将问题找准找实找到点上,一些党员干部却没有真正落在实处,他们四处寻找“模板”,希望找到范本,企图用“复制”、“粘贴”甚至“剪切”来拼凑出一份材料,没有做到把自己“摆进去”,而将材料流于形式,变为“小批量”生产制造。有的领导干部则以工作繁忙为借口,要求工作人员代写了大概,或拼凑出个“样本”,自己再蜻蜓点水般添加一些细节以求蒙混过关。如此一来,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变成“纸上游戏”,干部的思想转变也没办法落实在行动上。

  不可否认,对照检查材料的撰写必须要有一个统领性的总的要求,但要求和规定是死的,人的想法和做法却是活的,对照材料的把关如果仅仅只落实在字面上层层修改,内容上的面面俱到,显然是形式主义对形式主义的应付,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教育实践活动被误读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后续民主生活会的开展就有可能演变成走过场。

  因此,对照检查材料的撰写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要切合实际体现每一撰写对象的真实问题,应该做到更多地用行为成效来考量:要将作风转变视为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程,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审视材料是否反映了现状,结合前期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的内容,把理论学习、典型学习和干部作风台帐、群众意见列为对照重要切入点,有针对性打造班子和成员的材料。要鼓励指导领导干部把自身真正摆进材料里,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勇于揭短亮丑,触及思想上主观存在的问题,把探索自我的深入思考视为材料的骨骼,将实践中的经验和总结作为材料的血肉,使落实作风转变成为材料的灵魂,真正把对照材料写得不拘一格,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领导干部要通过对问题的反思和整理,细细罗列出今后整改的方向和目标,只有这样,对照检查材料的指导意义才能被实现,下一步活动的开展才能奠定好基础。或许只有做到“蒙住身份信息也能看得出材料是属于哪位领导、哪个班子”,好比自画像一般高度个性化的对照检查材料才能真正体现“照镜子、正衣冠”的总体要求,才能把“求真务实高效”原则贯彻落实到每一位领导干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