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旱所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治理技术取得突破

19.01.2015  13:33

  1月18日,记者从中科院寒旱所了解到,该所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治理技术取得突破,其成果在甘肃、内蒙、新疆、陕西、宁夏等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累计经济效益34.2亿元,促进了中国西北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该项成果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科院寒旱所历时50余年的系统检测和研究,在绿洲平原建立了地表与地下水转化的定量关系,破解了该区域水循环的调控技术。该所副所长冯起介绍,他们创新集成了水源涵养林保育、人工绿洲防护体系建设与天然绿洲生态恢复等配套技术,首次建立了内陆河流域山地-平原-荒漠系统生态恢复的水调控模式。他举例说,比如,对石羊河流域采取工程固沙,再栽植抗旱作物靠降水生存,15年盖度达20%以上;对黑河流域提出实施中下游定量分配方案;对塔里木河流域提出“地下水位”生态调度方案,为生态输水及区域水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据寒旱所统计显示,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治理技术推广面积达540万公顷以上。其中,“甘肃雨水工程”已纳入国家商务部援外计划,面向116个发展中国家开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