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富民产业发力促进农民增收脱贫

02.04.2015  03:28

    3月3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海燕赴永登县武胜驿镇、通远乡,走访贫困村,深入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实地调研扶贫攻坚工作。虞海燕在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富民产业,延长产业链,以重点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大发展,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力争使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详见4月1日《兰州日报》头版《虞海燕在永登县调研扶贫攻坚工作时指出——做大做强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脱贫》)

    发展意味着消除贫困。产业扶贫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富民产业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实现贫困地区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贫困地区产业化建设不能停留在产品的初加工和初级产品的开发上,而应该扩大产业的链接能力,提高产业价值水平,衍生产业的综合开发效应。目前制约产业扶贫的问题主要有:产业扶持资金的持续投入尚待跟进,特别是后续资金的不足会影响产业培育和持续发展;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示范带动能力较弱,始终未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不显现;产业项目与市场不衔接,市场竞争力弱;产业扶贫创新机制不完善,等等。对于一个经济不发达、贫困人口比例较多的地区,实施产业扶贫必须有前瞻性的规划、明确的定位、科学的组织、系统的生产,以及始终如一的方针政策和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

    依靠富民产业扶贫是一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推进的技术经济扶贫方式,强调产业运作的内在机制,通过类似于工业化的组织方式,整合技术、生产、管理、市场等各个环节的优势,实现技术环节到生产环节再到营销环节的一体化运作。只有完成了这样的产业链的建设,在贫困地区不断延伸产业的功能作用,弥合农民与生产、生产与技术、技术与市场的联系,才能真正做到造血扶贫。所以,应当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以重点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实现持续增收。

    从政府层面来看,特殊地区应实施特殊政策,不妨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倾斜,从政策性金融、小额贷款、商业金融到合作金融都可以实现有区别的倾斜。在农村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让其能够运转起来,这样就会更好地保护农户利益。其次,逐步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一方面严格执行企业和农户签订的合同,让其成为真正有法律效应的合同。另一方面让贫困户能够真正分享产业扶贫的利益。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改善并优化人才环境。通过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让农民具备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就业和创业。同时,通过推进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外出人才回乡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自有人员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主体作用,为“造血”提供骨干支持。

    尤其重要的是,应当学习和利用好中央和地方的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借助市场的力量,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形成合力,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