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摆摊”是改造纨绔子弟的好方法
原标题: 为“富二代摆摊”叫好
几天前,重庆理工大学会计系大四学生胡均伟,给远在河南洛阳的父亲打了一个长长的电话。之前,父亲要他回家,接手家里年收入近百万元的汽修厂,但胡均伟在电话里告诉父亲,自己在重庆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暂时不想回家,婉拒了父亲。事实上,胡均伟摆起了一个小小地摊卖炒酸奶。(6月4日《重庆晚报》)
在一个习惯用财富来衡量生活好坏的时代里,“富二代”注定是一个暧昧复杂的词汇。当下,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着“富二代”接班危机,根源在于丰盈的物质生活和缺失的家庭教育,让不少“富二代”精神苍白,缺乏责任和担当。作为一个非典型“富二代”,胡均伟的所作所为显然颠覆了人们对“富二代”的刻板印象。
“富二代”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身份标签,“摆摊”是一个后天获取的职业标签。当许多人渴望“一步登天”的时候,胡均伟却愿意从平凡的岗位做起,用平和的心态一步步走向成功;当许多人习惯“背靠父母好乘凉”的时候,胡均伟却自力更生,从毫不起眼甚至备受歧视的摊贩开始,一点一滴去积累,用心经营自己的人生。
“富二代摆摊”之所以引发关注,就是因为其稀缺和清新,这也反衬了当下成功路径的模式化和单一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以成败、以结果论英雄,越来越现实和短视,却忽视了参与过程给人带来的快乐与成长。过早地学会了功利和算计,让年轻人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变得“暮气沉沉”、“精神早衰”,少了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
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应当尊重所有为美好生活而不断努力的人们。“富二代摆摊”虽然不符合常规,却依然值得肯定。不跟风、不盲从世俗的评价标准,听从内心的声音,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结合起来。“富二代摆摊”的经历虽然难以复制,却具有符号性的标杆意义,带给人们对择业观、人生观的讨论与反思。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有‘唤醒’学生的力量。”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富二代”,但像胡均伟这种“富二代”出身,却能勇于尝试、不断探索,这样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不畏惧挑战、不害怕挑战,这样的人生,才会多一些“出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