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山空语

26.01.2015  14:00

    一种人生是山,原地不动,四季风情。一种人生是水,流向远方,汪洋恣肆。看山是因为山的高度,好水是因为水的深度。

    每天醒来,举目所及是一望无际的天地相接的地平线,太阳不用费很大的气力就从地平线爬下面出来。居住在黄河边,天气仿佛一直都是那样,要么是艳阳当照,要么是灰色的惨淡的云久久不散,让人压抑。时光随着太阳很容易的过去了,没有什么喜悦挽留远去的时光。

    我生活的城市或是农村,四周皆环山。儿时到上大学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名曰山丹,是西北边陲的小镇,横在丝绸之路的节点。据《山丹县志》载,删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钟山寺处,“以晓日出映,丹碧相间如‘删’字,又名删丹山,而县以此得名。”山丹秦时为月氏地,汉初属匈奴,后由骠骑将军霍去病收复,为张掖郡所辖。隋初改为山丹卫,清代改置山丹县,属甘州府。境内有山丹河,出县南祁连山麓,即《禹贡》中的弱水。

    伴我成长的这座小城南有祁连山,西有嘹高山,东有焉支山,北有龙首山。最数有名的是焉支山。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征战河西,“过焉支山千余里”,逐匈奴于大漠之北,于是就有了匈奴那首“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千古绝唱,焉支山的名声也就随着这首有名的胡歌而远扬了。诗仙李白留下了“虽居焉支山,莫道朔雪寒”的绝句,隋炀帝在焉支山接见二十七国使节,红西路军在焉支山留下战斗遗址。焉支山,世博会的起源地,这些年声名鹊起,游者众多。龙首山是县城的晴雨表,当地俗语云:“龙首山上戴帽帽,山丹城里雨泡泡。”你还别说,有时真准!龙首山内藏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岩羊、鹅喉羚、猞猁及草原雕、金雕、暗腹雪鸡、鸢等,还因“龙眼烟雨”忝列“山丹八景”。嘹高山虽是一座土山,坐落着一座始建于北魏、距今已1500多年的佛教古刹——山丹大佛寺。山丹大佛寺旧名土佛寺。该寺历经数代,横遭兵祸战乱,几番重建,几度兴衰。据史料记载,仅在明正统五年(1440年)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440多年间,就先后修缮六次。明英宗朱祁镇曾为该寺题写“土佛”二字,制额悬挂其间。《山丹县志》载:山丹坐佛“高一十三丈”,现寺院系近年重修。内设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泥塑坐像一尊,高35米。大佛全身金锱彩绘,面部及手、足、胸部皆为贴金,造型逼真,姿态优美,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有威严、慈祥、庄重之感,被海内外佛教界高层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据考证,为世界室内坐佛之最。山因境名,景有山生。每座山有其神奇瑰丽,每座山有其传说离奇,每座山有其个性特点。置身每座山,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异样的收获。

    行走在小城,大山赋予了我挺拔的秉性。岁月无声,因为,声在心的深处。正如矗立在远方的大山,缄默无语,可是身影,却历久弥坚。目光透过岁月的风尘,守望着一座座大山!

    在离家不远的山脚下,太阳永远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人们在期盼中迎来日出。大山中的日落则是一种悲壮,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想想日出也还是那么一会的壮观,为了那一会的壮观就有了海上日出,泰山日出等等。大山里的夜晚,“”是它的颜色。这在灯火彻夜不息的大城市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大山里的夜晚是真正的伸手不见五指,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或者碰壁。黑夜是大山灵魂的另一半。

    中学时,总是和一群小伙伴去山中找一些好吃的“果腹”之食,遍尝山珍异味,幸运的是从未中毒。其实,攀山觅食也是人生征途中一次次挑战。大山是沉默的,它把魄力赋予沉默之中。无论生活中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山来登,那些无形的困难会在大山的深沉中融化。

    岁月难留,青春易逝。人生总是在攀登,上了大学及至工作、成家、生子,十余年的更迭,我便留驻在黄河边的这个城市。名曰:金城。兰州是一座个性十足的城市,山有山的伟岸如父亲坚实的脊梁,河有河的温柔似母亲宽阔的胸怀,一切都在流淌,行走的脚步却从不停下。在兰州,我是一个追梦者,多年来生活在临河依山的城市。看看兰州,南面的皋兰山巍峨挺拔;北面的白塔山满目葱茏,飒净英爽;身边的黄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两山对峙,间有黄河。山各有性,相得益彰。我总是在不同的心境下去登两座个性迥异的山,为的是让自己更真实些。

    久居临山的日子,只能慎独而行、慎思而为,慎写而读。

    这些年,行走南北。每去一地,必将攀山览景。不论是名山或是无名山,总是或多或少的多了眷恋之情。常想起仪态万千的群山形状,流年忘返于大山的点点滴滴。小时候因故常去大山里,几十年后又与大山结缘在河畔生活,对大自然的感受,对大山的情有独钟,让我总想找个地方予以抒发。到过大山里的人,常会有一幅幅画面定格于脑海:当你站在大山里,看着四周山峦起伏延绵舒展,会惊叹于大自然的壮观。走在山涧仰望群山,又感觉自己渺小如尘粒。如登到山顶,举目遥望,云雾盘绕在半山腰,若隐若现的山峰俊秀恬静的遥相对望。当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厚实的大地像斑斓的五彩祥云散发出阵阵泥土的芬芳。当金色的阳光照耀在群山上,群山像出征的壮士披上了金甲战袍般庄严威武。站在山巅,山风习习时而轻抚脸颊。时而夹杂着呼啸声,卷起尘土扬上你的发梢。让人在欢笑声中忘情的与大自然混为一体。山有很多种形态,有的山峰像刀削般指向天空,山崖嶙峋,崖层纵横交错的裸露,断层上写满了故事轮回。这种山形特好看,如神工妙手雕刻出的杰作。如在烟雨朦胧的内陆大山里,植被茂密,那争先恐后的向上努力伸展的树林,就如争宠的孩子想最先得到太阳的光顾,当一束束阳光穿过茂密的森林,照耀着林下的植被,那些小草滕蔓也尽情的舒展着腰姿努力的向上延伸着,这种大山又是另一番情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不管是何种形状的群山,都让我深深的眷念,眷念着大山博大的胸怀,眷念大山坚韧质朴的品质,眷念着大山呼啸而过的山风,眷念大山那生生不息的万条河水。大山是浸入我奔波的情愫。不管离开有多久、走得有多远,大山是我心灵依托的栖息之所、灵魂洗涤的静谧之乡、精神升华的不朽高地。

    山是有气节的。当雄心勃发的时候去登登那座山,让自己的征服自然的欲望得到满足;当你在学习工作之余,跑到山顶上呼吸呼吸沁人心脾的凉丝丝的空气,看一看我自己生活着的城市,想一想开心的事,把心里的种种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一个人慢慢地享受这世外桃源式的小憩;当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登上山顶的你还会把你所遇到的困难同大山相比拟吗?对山,是一种态度。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山不主动,情怀气度无改。有什么,便是什么。还有,山在那里,高峰耸立。有人要去征服高山。爬上去,不惜性命。怎么上去,怎么下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勇往向上。

    山是厚重的。关山阻断,青鸟探青天。很多人守着山,看着头顶巴掌般的天空,以为这就是世界。走不出大山,也是一辈子。要有怎样的想像,才能思考“山那边是什么呢?”也许,就是躺在山坡,看云朵。云没有脚,却能大步流星。于是,有了一种形容成功的方式,“他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在大山里,是愚公移山的笨拙让人们路途宽阔,走向外面的世界诶。

    山是沉稳的。山连着山,绵延交错。山外,是红尘万丈,功名利禄,活色生香。山内飞瀑倾泻,苍翠欲滴。晨钟暮鼓,云烟缭绕。名刹古寺,晨钟暮鼓,声声禅语,不如归去。果然是归去来兮,善思顿悟。“性本爱秋山,误入尘网中。”何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唯有山,收留寂寞不羁的灵魂,以及落魄颠沛的诗意。如此,便是“想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相知了。

    山是有情的。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细腻婉转相比,山的情谊深藏不露。山是有心的。那是“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需要心心相印的互动。那是“远上寒山石径斜”,却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又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逡巡山中,感概万千,留下诸多的遗憾和记忆。

    山是有故事的。博大的胸怀里藏着多少飞禽走兽,收留了多少光阴岁月。看看树上的年轮,松枝变琥珀。山间瀑布因何而来,林深岩洞通向何处。深山里,野草疯长,百花竞开,美不胜收。间或留步闲览,静谧却是空灵赐予的恩惠。寂山无语任凭思,鸟鸣其间山更幽。

    寂山空语,唯有鸟鸣。这是一种难觅的风景,更是一种人生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