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文化名家敦煌“探讨”敦煌美学与中国精神

22.09.2016  23:09

  甘肃新闻网9月22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9月21日上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中贸集团执行的X分项活动——“敦煌美学与中国精神论坛”在敦煌华夏国际大酒店举行。海内外文化艺术名家齐聚一堂,共话敦煌美学与中国精神的深邃内涵及其对当前中国乃至全球文化艺术发展、产业经济转型、人类文明治理带来的深远影响和深刻启迪。

  论坛上,众专家指出了大国精神应该具备的气象格局,探讨和定义了敦煌精神的深邃内涵,分析了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呼吁建设中国的世界美术馆,建议在河西走廊打造一个艺术品交易市场……通过对敦煌美学的回望,对中国精神的仰望,探讨出关于文明、关于文化、关于艺术、关于敦煌乃至于关于全球文明治理一些智慧之光,让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深深地打上了“敦煌美学与中国精神”的印记。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何家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传席、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常年从事艺术收藏史研究学者、第一部解读《贞松永茂》的专著《中贸文化丛编——民国书画断代史》作者孙炜、澳籍华人、《贞松永茂》书画册页集上款人赵厚甫之子赵谦益、中国美院壁画系主任梁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文杰、松艺术文教基金会执行董事刘岱松、美术考古及史论学者、论坛发起人汤珂、中贸集团董事长、中国著名收藏家李波等嘉宾在论坛上热烈发言。

  此外,甘肃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梁和平、甘肃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晓琴、西班牙艺术家胡安•加西亚•里波列斯、本片导演马努埃尔•哈维尔加西亚•保索、制片人华金•弗朗西斯科•佩雷斯•马特乌、西班牙佳燕文化中心主席黄兰兮、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近现代书画部高级经理乔亚宁、北京艺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晓文、北京艺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抱朴也出席本次论坛。 论坛由文化学者汤珂主持。

  敦煌精神就是开放、包容、创新、虔诚

  何家英指出,这次“敦煌精神——何家英特展”不仅仅展示了我几十年创作成果和理念,更重要的是让工笔画与敦煌艺术联系在了一起,是一种艺术、理念和精神的传承创新。

  敦煌把中亚、西亚、欧洲、印度等地区的艺术汇集一起,在这里开窟、绘画、塑像,形成一个国际性的艺术舞台,使得敦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艺术博馆,给后人带来很多的启发,带来很大的创造,这种创造力迸发出自由的精神。后人没有把它看做是死的标本,而是活着的生命,于是有了更多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国绘画的早期形式,工笔画从诞生到唐宋元这一段是工笔画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把中国绘画推向了一个高峰。敦煌承载着工笔画最辉煌的时代。敦煌壁画承载着一种国家兴盛时期特有的开放、包容、有气度的大国精神,并具有创造性的、虔诚的精神,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

  从敦煌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到敦煌的精神,敦煌的精神就是国际性的,开放的、包容的、有气度的大国精神,大国胸怀,还有创造性的、虔诚的精神。敦煌精神与当今时代非常相似。今天的中国同样具有开放包容精神,比工笔画辉煌时代看到的更多,接触的更多,中国文化一定能够更加有生命力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敦煌是一千年的美术史

  侯黎明指出,莫高窟和敦煌艺术被全球发现,应该有两个事件,一个是20世纪初藏经洞的打开,但那时中国正处于战乱时期,除了少数人外,还不被广为人知;第二次就是张大千去敦煌之后才被真正意义上的发现。

  侯黎明在介绍了敦煌文物研究所70年间对莫高窟壁画的临摹简史和案例,梳理了敦煌壁画艺术的发展变迁后指出,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一千多年的艺术演变都体现在敦煌壁画上,敦煌是一千年的美术史,怎么说都不为过。

  敦煌承载的美术史,蕴含了华夏民族几经兴盛的大国精神!

  对于敦煌美学,汤珂认为,敦煌壁画中,保留了属于中国本体绘画语言的这一部分,相对于东西文化交汇、东西艺术相融等问题来说,它对中国早期美术史更具不二的意义,也是中国美术史早期的实物资料库。

  汤珂说:“我所关注的敦煌美术是在多元文明交融下的呈现,而在现阶段,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我所关注的敦煌是在中国文明的影响下,所内涵的、属于中国本体绘画语言的这一关键部分。敦煌美术学的建立,是对中国美术史(汉唐段)最重要的支持,也对中国画向现代转型提供了厚实的土壤。同时,我们亦以敦煌的带有“中原性”的多元融汇作为艺术成体标本,探索在现代语境下,中国文化向丝绸之路再贡献文化基因的可行性。我们并不缺乏自宋以后的中国美术史之研究,而亟待向早期、向汉唐的推进,这其中不仅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更蕴含了华夏民族几经兴盛的大国精神!”

  敦煌精神也是一种甘肃精神

  谈及敦煌精神,孙炜说:“我认为敦煌精神,也是一种甘肃精神。就是人们说的‘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坚韧精神、奋斗精神。

  孙炜说:“拿李波先生来说,当年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费尽力气,坚守到最后的成功!李波在中国收藏界代表了这种‘甘肃精神’、‘敦煌精神’。

  “这本《中贸文化丛编——民国书画断代史》的主编人就是李波,引路人是赵谦益。我要感谢他们俩。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持下,我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尽最大努力做这件事儿,跑到上海、武汉、海外进行考察研究,与赵家后人了解有关信息,比‘生孩子’还难,花了一年多才把这个‘孩子’生出来!”孙炜说,“当然,也是《贞松永茂》的精神在激励着我。1943年——1944年,在那特殊的时期,186位艺术家聚集在一起,以书画创作,像挥刀断流一样,给我们截取了一步断代史。这种精神,这种文化,这种艺术还深浩了!

 [1]  [2]   [下一页]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