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业现状:缺口在扩大 工资10年内涨10倍

27.05.2016  09:28

  中国兰州网5月27日消息 一边是家政服务业乱象频发:保姆毒害老人、母婴在月子会所感染疾病……一边又是保姆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好“阿姨”难找,且往往佣金不菲。在“养老”与“育小”双重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呼唤家政服务;然而,社会认可度低、流动性大等因素也在制约着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保姆”如何才能被正视?行业应该如何入轨?请看记者调查——

   一老又一小

   保姆最难找

   需求在增加,缺口在扩大,工资10年内涨10倍

  陕西西安红砖南路社区是上世纪50年代的老社区,现居住人数有1.3万多人,60岁以上老人有2000多位,占了近20%。有件事情让社区党委书记闫中华印象深刻:年前,一位退休工程师到办公室找他,开口便说:“这半个月我没吃上一根绿叶子菜。”闫中华询问才知,老人不小心把脚扭伤,半个多月没法下楼,老人独居,托人找保姆一时找不到,又不好意思开口麻烦别人,只能自己在家养伤。“像我们这种老人较多的社区,对家政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闫中华说。

  与此同时,对于即将增添新成员的家庭来说,保姆近年也逐渐成为“稀缺资源”。

  正午刚过,陕西妇幼保健院门口车水马龙。产科主任医师米阳告诉记者,受放开二孩等因素影响,今年产妇数量明显增加。“月嫂11月份就托熟人介绍好了,一个月8000元。现在保姆差不多都得提前半年预约,临时找很难找到合适的。家政公司推荐的金牌月嫂更贵,工资要上万。”正带着女儿做产检的贾阿姨说。

  有着常年雇用保姆经验的媒体人张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年前我生孩子,那时请月嫂照顾,一个月800,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现在月嫂工资涨了10倍还多,我的工资却只有她们的一半左右。”

  陕西省家庭服务业协会曾做过一份调查:2013年陕西省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数有20万人,缺口在50万人左右。“这几年市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还在迅速增加。”刚上任的协会会长周蔓茹介绍说。

   社会难认可

   管理欠规范

   做保姆“不体面”;行业门槛低,人员流动性大

  “现在多数人还是觉得保姆工作不体面、没地位。”周蔓茹认为,传统观念是阻碍更多人进入家政服务业的重要原因。

  2014年,北京妇联计划在陕西招聘100位月嫂到北京就业,由妇联负责培训,打造“秦嫂”品牌,帮助妇女就业。“当时我和妇联的工作人员一起到卫校招聘,动员了很久,最后只有两三个人报名。”周蔓茹说,“学生们都希望毕业了能进医院、社区诊所,工资虽然没有月嫂高,但在她们的父母看来是个正经工作。”

  除了观念问题,周蔓茹认为,家政公司的非员工化管理也是造成许多保姆无法安心长干的重要原因,“家政公司目前充当的角色只是中介,而不是管理者。且大都是小公司,欠缺资本和能力履行管理职能。”

  据一家家政公司的经理刘燕介绍,她所在的公司虽是按照正规公司注册的,但实际上也还是个中介机构,给保姆介绍一位雇主一次性收取二三百元管理费。如果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的话,按照比例公司需给每位员工年缴纳7000元左右保险费,这显然超出了公司的承担能力。

  “公司利润微薄是阻碍公司员工制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行业门槛低,人员流动性太大。有些人做了两三个月,找到稳定工作后就跳槽了。”刘燕说。

  贾阿姨介绍说,她和月嫂之间并没有签订什么协议,只是口头约定,月嫂如果临时决定不来,她也没有任何办法,“我总不能再去找个备用保姆吧,这样也不厚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保姆临时与雇主毁约,或者中途要求离开的例子并不少见,雇主大多也只能干着急、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