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晨报:17年,她给孤寡老人筑起温暖的“家”

02.12.2014  02:07

张映红搀扶残疾老人。     

 

      17年前,礼县女子张映红离开年迈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来到天水市秦州区太京镇敬老院,照顾起孤寡老人的饮食起居。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体贴入微的关爱让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在生活上有了“”的温暖。

      17年来,经她伺候过的老人已有12位相继离世。“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让离开的人走得有尊严”,张映红无怨无悔。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兰芳

      一份爱心一份真诚

      11月25日,天气骤冷,寒气逼人。

      凌晨5时许,因惦记着先一天不怎么吃饭的“哑巴”服完药后身体情况,张映红早早就起床了。借着屋内透出去的一缕灯光,她朝院子南、北两排寝室瞟了一眼,房间里的灯都黑着。

      “老人都还睡着呢!”她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捅开晚上睡觉前封死的火炉,好让房间暖和起来。

      “还早着呢,天气这么冷,赶紧上来再暖和暖和。”看着天色尚早,丈夫心疼地劝她。一个月前,丈夫在村子附近打零工时不小心伤了脚,从老家赶到天水医院复查完后,顺道过来看看媳妇。

      6时许,张映红和往常一样洗漱后,看着对面房间的灯陆续亮了,径直走到“哑巴”的寝室前敲门。

      “起来了吗?”几分钟后,房门开了,“哑巴”笑呵呵地站在眼前,看到这一幕,张映红悬了一夜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据她讲,“哑巴”也是个可怜人,去年在外流浪时被当地民政部门收送到这里的,没有人知道他姓啥名谁,家在什么地方。

      从“哑巴”房间出来,张映红点火烧饭,一天的生活就此开始。

      “天都没亮呢,你做下饭给谁吃啊?”丈夫看着媳妇在黑地里忙活,一边打下手一边问。

      “这些老人和咱们一样,大多是乡下来的,早上一睁眼就要喝汤吃馍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哪还能睡懒觉呢!”说话间,张映红将面盆中和好的面倒在案板上,拿起菜刀剁碎,她准备做浆水拌汤。

      “爸爸!”厨房门口冷不丁窜出一个黑影,将背着身子帮忙摘蒜苗的张映红老公吓了一跳。张映红见状,剁面疙瘩的手停了下来,笑得直不起腰来。

      “女娃,快去房里暖着去,饭做好了叫你!”张映红对着蹲在地上同样笑呵呵的一名妇女说。

      “看把你吓的,她智力有障碍,给教了好多次,最后倒是会叫‘爸爸’‘娅娅’(姨姨)了,可这称呼她总是叫不到地方,平时老追着闫院长叫‘娅娅’,却把我叫‘爸爸’,时间一长就只好随她去了!”张映红对老公说。

      不一会,一锅香喷喷的浆水拌汤已经做好,蒜苗炝浆水的香味弥漫了整间厨房。

      “你先搅着别让糊了,我去给那几个不能动的老人穿衣洗漱。”说着,张映红走了出去。

      任老汉快70岁了,身子不利落,张映红帮他穿戴完毕后,拔下电褥子插头。由于这些老人记忆力不好,行动不便,开、关电褥子的电源是张映红在冬天最操心的事。

      早饭后,张映红收拾完碗筷,又操心着给4位长期服药的老人服了药。看着几位能动弹的老人们坐在屋檐下休息,她又到院子的菜地里砍了几棵大白菜,准备午饭时用,烂掉的叶子她剁碎后喂猪。

      “每年都养着两头猪,这里一年到头有鲜肉!”张映红高兴地说。

      10时30分许,该到做午饭了。她压了好几斤面条,老人喜好不同,宽的、细的都有。

      “这些孤寡残障老人膝下无儿无女,说实在的,要想真正伺候好他们其实并不需要什么技术,只需要有一份爱心和诚心就好。”张映红深有感触地说。

      家的温暖

      洗衣做饭、端屎端尿……17年前,从刚来到敬老院工作的第一天起,面对一双双陌生而又无助的眼神,当年26岁的张映红也曾怀疑过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

      “来这儿的第一天中午,我做好午饭喊那些老人吃饭时,没料到其中一位老人抬头看了看太阳,好像是觉得还没到午饭时间,嫌我把他吵了,抡起拐棍就朝我的头部打来,出于本能我用左手护头时,拐棍直直地打在我的左小指上,手指当时就骨折肿起来了,疼得我哭了两天。”张映红指着自己骨折后长歪了的指头说。

      据她介绍,第一天工作就发生这种事,让她既委屈又难过,当时就产生了回家的念头。可事后,那位打她的老人看见她哭,也有些不好意思了,硬掏出10元钱让她去治伤。看着老人这样,她心一下子软了。

      慢慢地,张映红和老人们逐渐熟悉起来。听得老人开始追着喊她“张大师”时,张映红心头觉得暖乎乎的。

      2009年,太京镇送来一位患糖尿病的老人,姓史,由于老人眼睛看不见,张映红只好每天给他喂饭吃。

      “说实在的,老史最后那一年半时间过得不容易。由于大小便失禁,我有时正给喂饭时他就尿了,刚换上时间不长等发现时又拉了,就这么换换洗洗的成了常事。”张映红说。

      2011年的一天,张映红早上去给他喂饭时,发现老人喉咙里“呼哧”“呼哧”声很重,好像老有痰似的,她慌忙把老人身子侧在一边,在筷子上缠了层纱布,一遍遍把咳出的痰擦拭干净。午饭时,老人感觉好了许多,拉着张映红的手长时间不放。张映红见状,在老史的脸上上下抚摸了几遍,像哄小孩子似的哄他睡觉。没成想,当天下午,老史就很平静地走了!

      “事后回想起来,其实那天老史的表现是有些异常,只是我经验不足没发现而已。”张映红回忆起当时一幕,至今记忆犹新。

      2012年,当地民政部门送来一名20多岁在外流浪的小伙子,谁问都不说话,坐在屋内面无表情。张映红见状,故意走到小伙子跟前,一遍遍给他讲敬老院老人的故事,终于产生了效果。小伙子对她的戒备心理慢慢少了许多。张映红给他端吃端喝十几天后,在小伙子身上发现的一幕让张映红心里难过了许久。

      “小伙子脚趾头都断了,又流脓又流血的,看见这种情形,心想不赶紧治怕是会有大麻烦,于是我赶紧把这事告诉给院长。后经过民政部门联系,小伙子被很快送到市区一家医院去救治。然而不幸的是,因为病得太重,小伙子最终带着痛苦离开了人世。”张映红说。

      “我是事后才听到这个消息的,当时难过了好几天,小伙子和我的大儿子年龄差不多大,没想到就这么走了。”她说。

      迎来送往的,经的事多了,张映红再也没有了起初到这儿只是来工作的单纯想法,她的情感世界里,已经离不开这些需要她端饭喂药的孤寡老人。

      在她伺候过的老人中,有一位姓丁的老汉,有一天为了逼着张映红给他剃头,自己对着镜子先胡乱剃了几刀,看着老人如此搞笑的模样,张映红哭笑不得。

      “在我们农村,女人是不能随便动男人的头的。”小心翼翼地给老人剃完头,张映红长出了一口气。

      4个月后,由于发现已是眼癌晚期,丁老汉开始大小便失禁。离开人世的瞬间,老人拉着张映红的手说:“你就是我的亲闺女啊!”老人发自肺腑的话让张映红顿时泪流满面。

      据张映红讲,17年来,敬老院中经她伺候过的人先后离世的已经有12个。眼皮子底下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她对“活着”有了更深的感悟。

      “无儿无女的生活本来就过得凄惨,我虽说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境遇,但至少可以尽我所能让他们在生活上感受到‘家’的温暖。”张映红说。

      最美好的17年

      张映红是礼县固城人。

      自从17年前,26岁的她来到敬老院工作的那天起,下地干活、操持家务、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的担子就落在了丈夫身上。多年以来,她对丈夫有说不出的愧疚。与此同时,她对自己的双亲更觉亏欠太多。

      “我在这里端屎端尿的,长期伺候着别人家的老人,自己的父母也老了,却一年到头难看到我的身影。”说到这里,一直笑呵呵的张映红瞬间泪水盈哐,哽咽不止。

      据她讲,她的父亲今年83岁了,母亲也已76岁了。“其实,我出生在天水市秦州区。1岁半时,由于我现在的养父膝下无儿无女,就把我要了去。老人含辛茹苦把我抓养大,为了防老,就给我招了上门女婿。”张映红看着眼前这个憨厚老实的老公,动情地说道。

      “我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22岁了,也许是上天弄人,孩子从小不幸患上羊癫疯,至今疯疯癫癫的。小儿子乖巧懂事,现在在江西上大学呢!”张映红说着自己家的难肠事,愁肠百结。

      “自从干上这份工作后,我在家没有过过一次年。除了有次生病手术后在家休养了几十天外,一年到头的也就最多回去两三次,还都是早上去晚上回的。”张映红说。

      据她讲,有时回不去,家里老人实在想她了,会一路颠簸着反过来来看她。有一次,年迈的老母来时,一名老人刚好拉了一裤子,她正给老人换洗的一幕碰巧被老母亲看到,房间里那股子刺鼻的气味和她手上的污秽物让母亲呕吐不已。事后,她安慰母亲时,老人家哭着说:“这就是你娃的命,你觉得干着舒心就干吧!人老了总该要有个人照顾啊!

      张映红说,这17年来,在敬老院洗衣做饭、养猪喂鸡,都是她一个人在做,时间一长已把自己的情感完完全全融进去了!

      “其实,我也曾不止一次想过,家里老人年龄大了,万一有事要离开了,我会舍得和这里的老人分开吗?”每每想到这里,她的眼前总是浮现出每个老人和她之间那些过往。

      “现在这17位老人中,除2位身体活动相对自如外,还有5位聋哑人、2位盲人、2位智力残障、6位半身不遂。”张映红脱口而出。

      据她讲,这些人中长期服药的有4位,所有老人服的药都是她在保管。

      “任老汉有次服过量了,应该服一粒的他一糊涂,一把下去服了10粒,最后叫唤头晕时我才发现,当时差点把我吓死了!”自从那以后,她的工作中另加一项,负责给老人按时按计量服药。

      “这个女娃痴痴傻傻的,可跟我亲得很,一睁眼就粘着我,就像我的尾巴一样。”张映红的身边,老有一名中年痴女跟在一旁。

      “老人饮食习惯各有不同,有的老人吃面条还要就馍馍;有的爱吃宽面,有的爱吃细面;有的胃不好爱吃软一些,有的牙口好爱吃硬的。众口难调,如果再来一名‘大师’,她会全身心地投入吗?”这些是张映红操心最多的事。

      张映红动情地讲着和每位老人间发生过的事,听得出,这里老人的一切,已全然刻在了她的心头,她想的更多的是让这里的老人过得更好更舒心。

      “这里老人半身不遂的多,如果有人能捐几个拐杖就好了,那我拉他们起身时就轻松多了!”她笑着说。

      张映红说,村子里的姐妹们起初想着她肯定在外挣大钱,这才把家里一大摊事撂给老公,后来知道她每月挣的那点钱后,都难以理解,甚至骂她傻得离谱。

      “其实,起初我每月工资200多元,后来慢慢涨起来了,现在一个月1200元。”张映红觉着,如果为了挣钱,她绝对不会到这个地方一待就是17年。

      “我用一个女人最美好的17年,换回了前前后后几十位孤寡老人对自己的不舍和怜惜,我觉得这笔精神财富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张映红发自肺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