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参加革命后家人以为我战死了
老兵的军礼依然周正
张道经的书法作品
身在最早的沦陷区东北,张道经儿时便生活在恐惧中,见证了日本侵略者压迫、残害同胞的种种罪行:学生必须接受日式教学,如果成绩太差会被退学;农民种的大米自己不能吃,必须上缴,然后运送至日本。1945年1月,张道经加入八路军,负责管理日本战俘。张道经今年已经92岁,耳背到几乎聋了,身体很差,记忆已属于碎片式,采访十分困难。可每次写字提醒后,老兵便会激动起来,讲述烙在心里的往事。A
东北娃见证日本种种罪行
“我去年就看你们写抗战老兵的专题,一直想找到你们,可惜一直没找到。谢谢你们今天能来!”3月30日上午,记者前往省军区滨河路招待所采访,张道经显得格外激动,急忙吩咐保姆为他穿上挂满奖章的军装。虽然身体很差,不仅耳聋,说起话来也颤颤抖抖,但穿上军装后,风烛残年的张道经却仿佛回到了70年前,深情肃然,军礼依然标准,风姿不减当年。
张道经,1923年11月生于吉林省蛟河县。
众所周知,东北是中国最早的沦陷区。东北人民不仅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精神也是备受折磨。张道经便是其中一员。
“上高中时,学校已经被日本人占领,日本鬼子怎么要求我们,我们就得怎么做,不做就得挨骂、挨打。要求我们学习日语,课本也是日文,实际就是培养怎样为日本鬼子服务,培养亡国奴。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如果成绩太差,就会被开除。”在吉林国民高等学校读书期间,张道经和同学们便开始被日本侵略者洗脑式的教育残害。
说起在沦陷区的苦难岁月,张道经激动得两只手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对于自己记忆清楚的细节,总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现在我们可以每天吃到大米饭,可那时候,东北生产大米,日本鬼子却规定东北人不准吃大米饭。农民往往是从地里收割了大米后,就得立即全部上缴,不能留下一粒米,如果被发现偷藏便会被惩罚。我们只能吃玉米、小米,大米都被日本鬼子运回日本了。我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乡,他不知道为何摔了个跟头,吐出来了大米,两个日本鬼子看到后把他抬着扔进了狗圈,老乡被狗活活地咬死了。”
B
投身革命管理日本战俘
每一段回忆都带着血腥味,老兵说着说着就哽咽了,亲眼目睹同胞被日本人杀害,自己却无能为力。为了改变这一切,张道经选择勇敢地站起来,投身革命。
1945年1月,张道经在山西加入八路军,在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干训队任学员,1945年5月在晋察冀军区敌工部东北骨干训练队任学员。在晋察冀军区机关,很多地区送来俘虏,张道经开始负责敌工工作,管理战俘,按照宽大政策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张道经说:“我们从来没有打过日本战俘,主要是揭露他们对中国人民的迫害,教他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行。”
“我们只是有时候让日本战俘去粮仓,把我们的粮食背回来。抗战胜利后,1946年1月,我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敌工部任敌工干事,代表八路军将各战区俘虏的日本战俘集中到晋察冀军区经过集训后,按上级安排,我和侯仪贤代表八路军从怀来将这批战俘(300多人)交给了国民党(当时我们无法将他们直接遣送回日本)。这批战俘中有日本共产党员外围组织解放联盟成员,这批战俘回日本后,解放联盟盟员村田来信说他们回国后,积极宣传八路军对战俘的优待和宽大政策。”党对战俘的宽大政策起到了效果,张道经很欣慰。
C
儿子的名字是为了纪念战友
“刚刚参加革命时,我的队长叫铁福。我亲眼看到队长被鬼子打死,那时候死个人真是太容易了。为了纪念队长,我也给大儿子起名叫铁福。”张道经给儿子取名叫铁福,是为了纪念,也是在责怪自己作为下属当时没能保护好队长。
“离开家参加革命后,家里人一直以为我战死了,每年过节都给我烧纸。”直到太原解放,张道经才和家里人通过信件联系上。
张道经1954年结婚,婚后育有两儿一女。晚年张道经的最大乐趣是练书法,他的家里挂有多幅自己的书法作品,而在采访中,张道经多次起身从书柜里翻出多本刊载他书法的作品集。
“我没有为国家做多少贡献,感谢你们能记得我,感谢你们能来家中看我。”采访中,张道经激动地重复着。
兰州晚报记者张鹏伟实习生丁晓美张晓桐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