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我国教育总体水平的成就

12.12.2015  11:49
原标题:客观看待我国教育总体水平的成就

  教育部12月10日召开发布会,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年实施情况总体评估。评估显示,中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15.83%,中国教育总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12月10日新华网)

  中国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是不容否定的。按照教育部的评估,我国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入学率,确实达到甚至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是有必要明确的是,教育总体水平不仅仅是入学率一个指标,还应该囊括很多指标。不仅如此,顾名思义,教育总体水平只能说明总体水平,不能反映我们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具体个人的教育质量。除了教育总体水平外,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指标还有很多。

  具体来讲,首先,宏观层面上,我们的教育投入刚刚超过GDP的4%这个多年前设定却迟迟没有兑现的目标。而实际上4%这个数字,相对很多中高收入国家来说依旧是偏低的。我们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还远谈不上高,落实到每个学生上的经费依旧不够宽裕,一些地区甚至缺口还很大。譬如,正是因为从宏观上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市教育资源有限等原因,导致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无法自由享受到随迁入学指标,造成人为的“留守”,孩子被迫只能在老家上学。

  另外,不能忽视的是,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提高的同时,教育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很多的问题,依旧没有很好解决。在少数地区,因为教育落后等因素,辍学率问题还很严重。而因为辍学率的提高,导致很多社会问题,一些青少年要么早早出门打工,要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即便在那些义务教育做得不错的偏远、落后地区,这些学校整体软硬件条件还比较差,教育资源配给不足、不公平。

  很大程度上说,只要投入跟上,这些学校硬件上的改善并不难,但要吸引好的老师却并不容易。这并非仅仅是教育资源分配改善可以解决的,还要靠整体的教育教师薪酬、评价制度改革。教育公平的提高还有很长路要走,这方面我们和不少中高收入国家比差距不小,应该引起重视。

  此外,大学扩招后,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虽然得到不错提升,可是教育质量下滑的问题也很突出。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理想,社会上时不时出现“读书无用论”的调子。大学扩招的价值不否认,我们的高等教育走过了草莽阶段,从今往后要在教育质量上下功夫。

  还不得不说的是,教育普及率得到不错提升不假,但我们的教育在鼓励创新、因材施教,培育更多高水平人才方面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方面的差距,从学前教育就被不少发达国家拉开了,而到了高等教育层面,我们世界级的高水平大学还很少。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在校大学生数量,培育数所世界顶级学府不该是奢求。今天,中国教育的入学率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作为一个节点,未来我们要着力在教育公平、教育创新、高水平大学建设上做文章。

  文/银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