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十三五"规划纲要》总体解读
原标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甘肃“十三五”规划纲要》总体解读(五)
共享发展,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甘肃“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共享发展中提出明确目标,使其成为我省“十三五”规划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解释了发展的目的,也解释了发展的动力。同时,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对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进行了全面部署。
就此,省发改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解读。
问: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纲要》在共享发展方面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围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教育协调公平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加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为重点,打造西部地区职业教育集聚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上升通道,优化整合资源,重点办好30-40所国家、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做大做强一批特色优势学校以及特色专业,依托企业、高校和职教集团,建立20个左右开放式综合性共享型实训基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创建一批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校和学科。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教育经费、优惠政策、建设项目、师资队伍优先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加大教育免费扶持力度,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强民族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兴办教育。2020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5%、95%、95%、4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8年。
二是建设“健康甘肃”。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和分级诊疗,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标准化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覆盖。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推动医生资源流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建立药品价格合理形成机制,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理顺医药价格,增加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坚持中西医并重,推进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2020年全省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5.5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6.1人,人均寿命提高到74岁。
三是努力扩大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发展促就业、创业促就业、转变择业观念促就业、综合施策促就业,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就业援助体系,确保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依托“双创”行动,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支持各类人员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的就业和安置工作,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五年新增就业140万人。
四是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展增收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完善社会政策托底功能,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五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和供应、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社保资金筹资机制,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加强社会福利救助体系建设和发展慈善事业,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问:甘肃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请谈谈《规划纲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哪些考虑?
答:围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规划纲要》提出,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平台,以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为抓手,突出绿色富省、绿色惠民,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防灾减灾型社会。
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实施五大片区(河西内陆河、中部沿黄、甘南高原、南部秦巴山、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分区域综合治理,建立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机制,实现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单一措施向综合措施转变。全面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构建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加快实施“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定西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兰州北部百万亩防护林工程、河西走廊阻沙固沙林带工程建设,发展沙产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重点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坚持节约优先,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巩固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体系,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建设。争取国家在甘肃布局民用航空器、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和示范市县、示范企业创建。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生态环境统一监测和系统管理,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生态环境补偿途径,探索建立碳排放权、节能量交易等市场化机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记者 沈丽莉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