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一体化管理解决过街通道“乱象”
本报刊发的相关报道
兰州晚报讯(首席记者甄燕红实习生卢玉)不断增加的过街通道缓解了我市拥挤的交通,有过街通道的地段交通秩序明显好于以往。但就在过街通道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通道的管理却一直停滞不前。7月17日,本报刊发《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清理小摊小贩真的好难?》一文中,记者对过街通道的管理问题进行采访发现,管理主体混乱是导致目前过街通道管理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管理者呼吁,尽快组建过街通道统一管理部门,实行一体化管理,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过街通道之“乱象”。A
全市过街通道有四种管理主体
经市执法局摸底调查,我市现有人行天桥和地下道通共57座,这其中并不包括在建天桥和BRT沿线天桥和地道。这些过街通道的管理主体却存在四种情况,第一,自2008年起,政府投资建设的西关十字、南关十字等24座过街通道由市执法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甘肃齐建物业公司管理;第二,另有28座过街通道进行属地化管理,即由各区环卫、执法部门负责管理,内外设备的维修维护则由市政管理处负责;第三,我市还有6座企业自建天桥,由自建单位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和设施维修维护;第四,BRT沿线过街通道则由BRT经营公司自行管理。
虽然近年来我市又兴建了一部分过街通道,但由于没有最终验收,管理权并没有移交到城市管理部门,这也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按照相关规定,没有移交管理的市政设施,其管理权属于在建单位,保洁和秩序管理都应该由建设单位负责。”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由于管理单位、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都不统一,过街通道管理水平极不平衡。这四种管理主体中,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委托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的效果最好。而由各区环卫、执法部门管理的过街通道,因为工作机制和人员数量都不能满足24小时有专人负责,这些过街通道的管理就会出现时好时坏的现象,贴小广告的、乱摆摊设点的人员与管理人员经常上演“游击战”。
最难管的就是企业自建天桥,比如东部市场门前天桥、小西湖义乌商贸城天桥等,因为地处商业繁华地段,桥上摆摊设点现象普遍存在,给城市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同时,自建自管的天桥无法做到每日清扫,更没有专人保洁,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长期存在,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还有部分过街通道出现流浪人员滞留、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乱设置广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市容市貌。
我市建成的大部分过街通道中未设置管理用房,管理人员无处休息,清扫工具无处存放,夜间管理出现空档。同时,所有地下通道均未安装给水设施,造成通道无法正常清洗,影响了环卫作业质量,影响市民通行。“因此,我们建议今后新建的过街通道要进一步加强配套设施,修建管理间、梯道口要设置防雨蓬,上下水、照明设施要畅通齐全,必要时设置地下通道监控系统。”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B
过街通道管理呼吁一体化管理
“7年来的实践证明,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委托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的效果最好。”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城市管理者,我们建议对过街通道统一实行一体化管理,彻底解决多头管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针对我市过街通道日益增加、管理混乱的局面,市执法局提出了一体化管理的解决方案。首先建议成立兰州市过街通道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隶属于市执法局,全面负责全市过街通道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和附设广告管理,组织过街通道管理服务的对外发包,取缔过街通道流动摊点,查处破坏过街通道公共设施的违法行为,实现过街通道一体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全面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其次建议将全市所有过街通道的清扫保洁和秩序管理服务,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选择有实力的环卫服务企业承包管理,建立竞争机制,实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同时,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市执法局要建立健全监督和检查、考核机制,制定统一的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据了解,关于过街通道一体化管理的方案,市执法局已上报市政府,待市政府审核批准后将全面进行一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