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文明旅游还需“标本兼治”

14.04.2015  03:59

    据报载,日前,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甘肃省也将据此建立文明旅游“红黑榜”发布制度,定期召开文明旅游“红黑榜”新闻发布会,发布文明旅游“红黑榜”名单,公布对违规企业、游客、导游的处罚和惩戒措施,将游客不文明记录纳入社会征信体系。游客6种类型行为将可能被“记录在案”。而该办法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一旦被列入“游客黑名单”,游客不良信息将保存一至两年,可能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出境、银行信贷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旅游休闲日益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据预计,2014年全年国内旅游36亿人次,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有道是“中国人出境

    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少部分人丢人丢到国外,已严重影响国家形象,让亿万国人跟着受累。“文明无小事,小事需文明”,可以说,出游不文明已经到了非下大力气整治不可的地步。

    而不文明旅游现象长期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规犯错的成本太低。有的人认为出了家门即便被抓住现行,也无非罚款了事,何况很可能抓不住呢,于是,一些人就视文明公德为无物,肆无忌惮地予以践踏,在“破窗效应”的恶劣示范下,也带动得其他人效仿。而要让这些人收敛,必须打到他们真正喊疼。除了法律法规的惩戒,游客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就是个好办法。此外,基于社会诚信道德的“红黑榜”建立,针对当前不文明旅游行为把脉开方,通过曝光一些不文明的游客,使其接受社会道德的负面评价,辅以完善征信机制举措,将违法违规的旅游服务单位和个人信息纳入征信平台,更将对肆无忌惮者形成有力遏制,有利于消除当前旅游中的诸般乱象。

    不得不提的是,在针对游客不文明的记录管理办法中,还专门提到,今年将开展旅游不文明“随手拍”活动,将旅游不文明照片、视频等集中公布。这些举措的威慑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进行集中公布时,是否会造成游客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如果由此造成了对游客隐私权的侵犯,这样的举措,威慑力是有了,违法性恐怕也值得警惕。

    应当说,通过法律层面约束形成对道德层面约束的倒逼,就方式方法而言可能是见效最快的,然而从长久来看仍然是治标不治本。从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游客泰国白庙不文明如厕事件,再追溯到更早的马尔代夫海边捞珊瑚,埃及金字塔上刻下“到此一游”,法国卢浮宫水池中泡脚……这样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是否就是我们日常不文明行为的影射?尽管社会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然而乱刻乱画、乱扔垃圾、大声喧哗、蛮横插队等等这样的不文明行为仍不鲜见。

    纵观世界旅游史,大凡不文明出游行为,处于经济腾飞期的国家居多。实现从不文明到文明的转变,具有文明发展的阶梯性,需要从道德自律、公民意识到法律机制等全面提升。因此,笔者认为,实现文明旅游有赖于整个社会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而要实现以上诸点,还需要全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