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残联实施“四大工程”助推未成年残疾人健康成长

07.12.2016  23:36

  近年来,兰州市残联围绕职能,主动作为,将未成年残疾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残联年度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多措并举助推未成年残疾人健康成长。

  康复救助改善未成年残疾人发展状况

  将符合条件的城乡未成年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建立未成年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对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治疗予以补助,对贫困未成年残疾人无法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渠道解决的康复费用予以补助;将重度精神病患者经常服药费用纳入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对仍有困难的给予救助。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将0-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延伸到7-18岁。落实康复资金3250万元,为12205名未成年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实施0—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有1490名儿童接受了服务。目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1150名,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155名,低视力康复1300名,精神病患者综合康复、治疗与服务6700名。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去年以来,先后对1797名康复技术骨干、乡镇残联专干和社区康复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公益助学保障未成年残疾人教育权利

  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继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推进以义务教育为基础、职业教育为重点、学前教育和高中及以上教育为延伸的残疾人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各项优惠助学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均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对贫困寄宿残疾学生生活费,由市、县区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利用“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和“扶残助学项目”,落实助学资金378.5万元,资助2380名残疾学生顺利入学。推进特教事业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特教事业经费保障机制,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办特殊教育机构,先后投入100万元特教专项经费,新建成1个特殊教育中心、2所特殊教育学校、6个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10个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实现了残疾学生就近就便入学。

  文化育人促进未成年残疾人身心健康

  把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全市特教学校日常教学,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和教育残疾儿童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咨询门诊、聘请辅导员、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帮助残疾儿童少年克服心理障碍,消除自卑心理,促进未成年残疾人健康成长。按照集中与分散、定期与日常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开展便于未成年残疾人参加的文体活动,丰富未成年残疾人文化生活。开展兰州市残疾人读书月活动,为重度残疾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在市图书馆举办残疾人手工艺作品展览义卖活动。发挥阵地作用,保障残疾人的文化权益,在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出入口设置残疾人通道,在图书馆设立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的文化服务。

  阳光助残帮助未成年残疾人融入社会

  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志愿者在市儿童福利院、市聋哑学校等开展以“志愿服务、阳光助残”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未成年残疾人健康成长。举办“做一天百分之一、关爱自闭症儿童”、“欢乐六一陪伴成长”、“爱心妈妈”等公益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关爱自闭症、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开展“一助多”长期结对服务,结成志愿者和未成年残疾人帮扶对子300对,在日常生活、文化学习等方面给予帮扶。兰州好人——凡人善举交流协会对6名孤残儿童定期帮扶。经过多年探索,全市志愿助残形成了“大型活动+常规活动+日常服务”服务体系,关心残疾儿童少年学习生活,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全市建成助残志愿者联络站(点)1360个,注册志愿者队伍65000人。今年以来,全市举办助残志愿者培训班2期,培训骨干助残志愿者20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