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华润“双杀”出手万科股权之争终结?

28.06.2016  23:28

    持续了近一年的万科股权之争似乎正在走向终结:26日,“宝能系”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王石等董事;而在此前,大股东“宝能系”、华润双双深夜发声,反对万科资产重组方案,并直指“内部人控制企业”的问题。

    自去年7月以来,万科股权之争始终吸引着外界的高度关注。时至今日,虽然参与各方都已明确表态,万科独董华生更是以1.2万字长文复盘了很多关键细节,但对于公众而言,仍有一些悬疑待解,一些问题引发的思考也才刚刚开始。

    宝能再出“杀招”万科管理团队出局?

    26日,万科发布公告称,钜盛华和前海人寿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如下议案:提请罢免王石、乔世波、郁亮、王文金、孙建一、魏斌、陈鹰公司董事职务;罢免华生、罗君美、张利平公司独立董事职务;罢免解冻、廖绮云公司监事职务。

    这是继23日深夜,“宝能系”、华润发布声明以来,万科的大股东采取的一项实质性行动。在此前的声明中,“宝能系”和华润反对万科引入深圳地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资产重组方案。由于两个主要股东合计对万科持股接近40%,超过1/3的比例,这意味着重组方案无法通过股东大会,万科管理层的“自救”方案被否决。

    更引人关注的是,“宝能系”和华润直指万科“内部人控制企业”的问题,“宝能系”在声明中直接指出,这一问题违背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和维护股东权益。

    业内人士分析,“宝能系”对万科的指责非常严厉,指出了万科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在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华润的声明也提到“高度关注万科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问题”,这意味着万科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对管理层不满。

    对于“宝能系”26日的举动,有人分析,此番提请改组董事会,意在争取话语权,除了董事会的态度,可能还是要看股东大会的结果。万科独董、经济学家华生也曾撰文表示,华润意图赶走长期实际控制公司的管理层。

    万科股权之争仍有三大悬疑待解

    经历了多次剧情起伏之后,万科股权之争的基本态势已经明朗,但仍有悬疑待解:

    一是华润如何实现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众多消息表明,华润正在积极重回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宝座”。“华润此次谋求的,不仅是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而是能够真正控制万科,使万科名符其实地变为华润旗下的下属央企控股企业。”华生说。

    记者获得的信息显示,今年6月初,深圳有关方面曾组织华润、深圳地铁召开协调会,华润要求重回第一大股东地位,否则将对重组方案投反对票。

    如何达成目的?消息人士称,华润可能会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一是如引入深圳地铁,所占股份不能多,该公司须让渡投票权;二是收购“国家队”在救市期间买入的万科股票;三是收购“宝能系”的股份。这关键看收购价格,华润收购价格过高,不符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价格过低,宝能方面不接受。

    二是“宝能系”在新形势下如何自处?宝能现已是万科第一大股东,万科的任何重组没有宝能同意很难推进。但在华润意图强势回归的新形势下,宝能是该“安静地离开,还是勇敢留下来”?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公告,没有更多消息。

    三是万科管理层后续“自救”手段能否奏效?24日晚,万科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停牌进展公告宣称,除深圳地铁集团外,公司于2015年12月25日与另一名潜在交易对象签署了一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意向书。

    这是万科首次披露与深圳地铁之外的另

    一个潜在交易对象进行意向交易谈判的细节。这意味着万科管理层还有其它的资产重组计划,但后续“自救”能否奏效?一切还是未知数。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天使还是魔鬼?

    职业经理人制度一直是万科引以为傲的成就,由于万科规范的管理、良好的业绩,也一度被认为是公司治理的标杆。但在别的企业里,职业经理人容易与大股东发生冲突,而由于华润此前的“无为而治”,才使得万科得以避免此类冲突。

    “万科很早建立了完善的经理人制度,从而避免了很多民营企业创始合伙人之间的冲突和震荡,使管理团队得以长期稳定,使万科在管理上能够集中精力,做深做透做细。”深圳市社科院研究员吴奕新说。

    但万科在打造出房地产行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同时,却埋下了股权分散的祸根。尽管后来万科采取了设立盈安合伙人计划,鼓励员工持股,但仍无法抵挡各路资本的觊觎。

    “从这个角度讲,成也萧何败萧何。”吴奕新说,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分散持股当然可以避免占用过多的个人资产,但对于想要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创始人和管理层来说,就会有问题。

    对于眼前的万科而言,历史业绩辉煌的管理团队的去留更加牵动人心。华生认为,万科多年来的治理架构和经营团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根本颠覆现状,并不符合万科公司股东们的利益,道义上也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孰是孰非,何去何从,外界拭目以待。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