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通渭“一号工程”打造农村新天地

13.08.2014  12:37

   中国甘肃网8月13日讯 据定西日报报道(通讯员 孟效鹏)今年以来,通渭县把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作为全县项目建设的“一号工程”,举全县之力推进这一项目建设。成立了县委主要领导牵头的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分别担任四个专项督察组组长,建立了工作月例会制度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责任制。确保建设一条,合格一条,群众受益一条。

  走进通渭县襄南乡黑石头村,宽敞、平展、结实的水泥通村路在翠绿的玉米、迎风怒放的土豆花映衬下,显示出一种别样的农村景致。摩托车、小轿车、运输农资的车辆穿梭在路上,将这个偏远农村同外部世界紧密的联系起来。

  该村的手工草编加工业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以往受制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产业发展一直受限,现在有了这条20公里长、直通县城的宽敞水泥路,群众纷纷表示全村发展的最大瓶颈解除了,他们对通畅工程带给他们的好处赞不绝口。这是通渭县实施全省扶贫攻坚交通先行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试点县项目以来,带给广大农村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

  通渭县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全县332个行政村中有128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3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来,将通渭县确定为全省扶贫攻坚交通先行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试点县,项目要求在2015年底建成总投资约6.77亿元、1230多公里农村通畅工程,确保到2015年全县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班车,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着力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网络,这相当于在3年内完成以往的需10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量。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通渭县采取多种措施,严把设计、招标、材料、设备、试验检测、竣工验收“六个关口”,严禁项目转包、分包。从严把原材料检测关开始,对不合格的砂石料坚决清除出场,从源头上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严格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配齐施工员、安全员、技术员和50型装载机、108型平地机、12T以上压路机以及洒水车。对工程质量问题严格实行“零容忍”,今年以来已对施工人员配备不全、机械不到位的2条路段责令停工2次,对群众反应和督察监管中发现质量问题的6条路段责令整改,对因质量问题连续停工2次以上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同时,严把检测验收关,对每条路段均派出3名以上质量监管人员对各个环节进行层层检测,彻底杜绝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保证群众对已建成公路质量问题“零投诉”。

  截至目前,通渭县2013年第一批建制村通畅工程已完成149公里建设任务,12个乡镇的25个村实现了道路通畅。第二批184公里建制村通畅工程完成招投标工作,现已全面开工建设。2014年计划建设建制村通畅工程95项429.1公里,通畅建制村7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