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渭源县教育工作发展纪实
原标题:一个贫困县的教育优先发展之路
渭源县教育工作发展纪实
渭水源头,人文荟萃;菁菁校园,桃李争春。近年来,国家贫困县渭源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扶贫攻坚的具体举措,坚持政策向教育倾斜、资金向教育投入、人才向教育聚集、力量向教育凝聚,教育事业步入了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在2014年省教育厅对全省15个县(区)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中名列前茅。
高点站位,强化落实
渭源县委、县政府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每年召开四次由县委书记亲自主持的教育工作座谈会,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11年以来,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紧缩其它开支,千方百计自筹资金1.56亿元,投入校舍建设,并为县职专、清源一小等14所学校无偿划拨建设用地540亩,在县城区新建了第三高级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对职业中专、龙亭中学、元古堆小学、县幼儿园、会川幼儿园、莲峰幼儿园等进行了整体搬迁。同时,县财政连年斥重资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其中2014年奖励资金达到145万元。县政府每年列支约160万元,提高班主任津贴;从2014年开始,每年列支330万元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重金纳才,优化队伍
为了营造吸引紧缺教师的良好环境,尽力做到让教师住有所“居”、学有所“教”、教有所“安”。近年来,建设教师周转房431套,为贫困教师和住房困难教师提供城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101套,并出台《引进紧缺专业教师暂行办法》,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良好反响。
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一是“德”字挂帅。实施《渭源县中小学教师奖惩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教师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规范对教师的管理。二是“能”字为先。坚持“凡进必考、择优录用”的原则,对师范类普通高校毕业生实行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三是“育”字为本。县财政每年斥资200万元,落实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类培训活动,组织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赴北京、江苏、山东等地培训学习,依托清华伟新教育扶贫项目开展中小学教师定期远程培训。四是“研”字为重。通过城乡教师同课异构、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活动,强化了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引领,实行城乡教师下派上挂双向交流,深化以“城乡互动、乡镇联片”为主旨的校本教研模式,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教改,推陈出新
为推动形成“组合发展、资源共享、辐射带动、创优增效”的教研工作新局面,县教体局建立了县教研室—片区—学区(学校)“三级联动”的教研工作新机制,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片区教学视导活动,达到了“促点带面”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该县中小学积极探索和尝试新课改条件下的有效教学模式,县第三高中开展的“10+30课堂教学模式”、清源中学“导学案六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清源二小“五环四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点上开花、面上结果。同时,改革以前单一的赛课方式,扎实开展集竞赛、观摩、研讨、评价、培训“五位一体”的全县性各学科教研活动。近三年来开展优质课竞赛24次,2014年在定西市初中语文、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教学观摩活动中,1人荣获一等奖,2人荣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县教体局荣获“全市初中学科教学电子白板应用推进工作先进集体”;在全省教学技能大赛中,1人获得二等奖,3人获得三等奖。
爱心助学春蕾绽放
牵手寒门学子,共享温暖阳光。该县通过积极衔接,先后争取到民生银行助学、“励耕计划”、春蕾助学行动、中央彩票公益金、香港培苗行动等助学项目。近年来,共争取资金3721.81万元,受益学生达59505人次。同时,为6403名大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8695.03万元。2010年6月,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联系华夏基金会为该县11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申请救助金10000元,中国民生银行全体员工捐款3000元,为11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了心脏手术,现全部康复;2012年3月为患有股骨头坏死的清源镇红岘小学学生胡亚龙倡议捐款7万多元;2013年7月,为患白血病的县幼儿园王佳琳小同学捐款5.57万元;2014年9月,县第四高中教师王永成因病去世,两个孩子面临失学危险,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时送去中央彩票公益金1万元。(记者 赵全福 张顺祥 通讯员 吴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