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探马铃薯产业转型 冀提质量融产业树品牌
中新网兰州10月14日电 (记者 刘玉桃)“中国马铃薯产能过剩是表面现象,马铃薯产业危机是品质的优劣。过去中国物质供不应求,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成天性,如今,许多农产品供过应求,品质提升是关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泓表示,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被严重低估,定西率先做马铃薯产业“标准化种植品牌化经营”的典范。
图为2017’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系列活动之一“马铃薯盛宴”现场。 刘玉桃 摄13日,2017’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高端论坛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商代表共300多人参加此次论坛,共同探讨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张泓表示,中国大量的农产品在生产初期没有考虑加工转化,没有考虑农业的功能拓展,从事生产的不从事加工、物流、销售,从事加工的不从事生产,从事物流、销售的不从事生产、加工。农业产前能力强,产后能力弱,不能转化成商品,转化为收入。
对此,张泓建议定西构建马铃薯为主线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培育马铃薯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马铃薯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具体做法为培育一大批马铃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马铃薯深加工业龙头企业,鼓励薯农以资金、土地经营权、交售农产品入社或入股,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增强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改变农民只分享生产环节利润的局面。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图为以马铃薯为主食材制作的美食。 刘玉桃 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定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目前,定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2017年,定西市种植马铃薯面积305.19万亩,其中主食专用品种130万亩,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271.3万亩,企业建设核心示范基地120.1万亩。
定西市副市长陈学俭介绍,如今,定西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422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曾经的“救命薯”、“温饱薯”,变成“脱贫薯”、“致富薯”。
陈学俭表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定西将着力保护好原种和原原种、引进研发和驯化新品种、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加大马铃薯主食化研究和工业化进程等,打造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与良种供应、精深加工集群、产品研发、信息传播、价格形成与发布、科技交流与研讨、会展贸易、物流集散“八大中心”。
图为马铃薯产品。 刘玉桃 摄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伊里表示,国内马铃薯产业现状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马铃薯生产方面,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可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但在加工和消费层面,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可能用时会稍长些,不能操之过急。
陈伊里称,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深加工设备可以从国外购置,但加工业各环节技术管理人员水平的提升,以及足量合格的原料薯供应则不是能够召之即来的,还需要长时间的培育过程,这将是马铃薯产业发展今后应着力予以加强的重点。
此外,陈伊里表示,马铃薯品牌必须要有规格、标准。他建议对马铃薯的用途、档次、特征进行标准化规定,通过标签制度,保证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用途、特征有一个判断和评价的标准,树立品牌形象。(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