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新农合分级诊疗全省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23.01.2015  13:10

     中国甘肃网1月23日讯 据定西日报报道(记者 刘爱军)为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有效缓解大医院就医工作压力,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促进合理诊疗,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积累经验,2014年,按照《甘肃省新农合部分住院病种分级诊疗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我市作为全省三个试点市之一,推行新农合部分住院病种分级诊疗改革。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新农合部分住院病种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各县区充分发挥新农合补偿政策的监督和调节作用,积极开展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调整新农合报销政策,以医保牵头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分别确定了100个、50个左右的病种并限定医疗费用定额标准。对纳入分级诊疗的病种,要求患者原则上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就诊,对越级诊疗患者,新农合资金在原补偿比例基础上下降10%-30%。同时,为了确保分级诊疗改革顺利实施,解决基层人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在全市积极推行了市、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并将其作为分级诊疗改革的一项配套措施。目前,市人民医院与2所县级医院,7县区22个县级医疗机构与95个乡镇卫生院、37个乡镇卫生院与260村卫生室实行了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通过医疗帮扶有效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力争做到“医生下沉、基金下沉,病人下沉”。

  通过半年多的实施,我市分级诊疗效果初显,住院病人得到了合理分流,实际受益程度有效提高。截至目前,乡级、县级、县级以上住院人数比分别为32.49%、53.32%、14.19%,住院补偿金额比分别为13%、50%、36%,实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79%、62%、45%。全市85.81%的住院病人在县乡两级得到了有效治疗,住院病人转外比例全省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