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中药材改变城乡面貌
甘肃省定西市的7个县区都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60%是山坡沟壑,灾害、生态和贫困问题叠加。从“十二五”以来,定西市开始依托中药材种植规模、仓储物流、加工增值和区位市场的优势,将中医药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精准扶贫的特色支柱产业,逐渐步入了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市场化营销、品牌化培育的发展阶段。
如今的定西,中药材面积不断扩大,中药材交易市场门口熙熙攘攘。记者发现,定西的面貌正在改变,人们的思维也在变化。
家家种植 改变贫困面貌
“我们村就是靠种当归和黄芪,户户盖了小楼,几乎家家有小车。”在定西市岷县梅川镇车路村的村口,村委会主任车红卫对记者说,该村有305户人家,1680位村民,3000多亩耕地,在过去,当地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每亩只能收益200元。“现在每户平均年收入6万元至8万元,每亩收益5000多元。”站在车路村的村口,公路在大山里蜿蜒,著名的“岷归”就出产于此。车卫红介绍,每到药材采挖的时季,周边市县前来收购药材的商贩都会纷至沓来,村里的中药材从来不愁销路。过去,村里脱贫致富只能靠“走出大山”。如今,车路村和附近的永兴村、永光村的许多群众都在忙着种药材,不出家门照样能挣钱。
据统计,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量3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居第一位。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3个主要品种分别达到31万亩、48万亩、35万亩,分别占全国的60%、20%和40%,形成了以岷县为主的当归、陇西为主的黄(红)芪、渭源为主的党参3个道地特色优势品种种植带。
在定西市中药材主产区岷县、漳县、渭源县、陇西县,有许多村庄依靠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政府在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多项扶持的同时,还积极引导企业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创新探索“企业+精准扶贫”模式,吸引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定西市共有190家中医药企业与149个贫困村实现对接,带动贫困人口近10万人,种植中药材10万多亩,提供农民就业岗位1930个,年人均增收910元。2016年,定西市农民人均可从中医药产业中获得收入1487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甘肃岷海制药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间接带动5个乡镇786户贫困户脱贫,贫困户每年从药材种植中分红收益4000多元。甘肃华庆堂药业饮片有限公司通过免费投放农资技术,支持贫困村建设标准化药材种植基地,提升药材品质,提高药农收入,年出口中药饮片800吨,实现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从一家一户的零星散种,到集中连片种植;从10年前尝试着种一点,到现在政府主导、大胆主抓……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历史变迁,让定西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以新的面貌不断发展。
全程监管 建立严格生产标准
2001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过一档节目,曝光了陇西县党参、黄芪、当归的蒸硫问题。昔日的中药材最优质产地,一度陷入“毒中药”的危机。
这些年来,定西市从提高道地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入手,积极开展了道地药材认证和中药材生产标准制定工作。在源头上指导,在过程中监督,全程追溯,扭转了当地中药材质量受质疑的局面。
“我的药材是在岷县畜牧局技术人员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种植的,严格按照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操作的。”岷县同发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治国告诉记者,他目前管理着500多亩药材,生产中“施肥、地膜覆盖、技术标准、使用无公害农药、田间管理、质量追溯和产品购销”“七统一”。这就形成了以合作社为核心带动群众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模式,确保绿色道地药材品质,为企业加工开发、用户治病消费提供可靠的药源。
而在“千年药乡”陇西县,当地政府与知名药企联合组建了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成为全省首家中药材及农产品检测第三方检测平台。全程追溯的监测平台,让硫磺熏蒸的行为不会再发生。
不仅成色显好看,防虫和方便仓储是硫磺熏蒸的另一个原因。过去在定西,仓储和销售能力较弱,大量中药材在当地会造成积压、滞销。如今,建成了一批中药材现代仓储项目,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90万吨。
同时,定西已建成6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和15个药材主产区产地农贸市场,全市年交易中药材80万吨。不仅如此,定西利用“互联网+中药材”等现代化营销手段,建立了5个电子商务平台,在大型网络平台开设网店1200多家,通过网络外销各类中药材产品,价值1亿多元。存得住、卖得出,也让硫磺熏蒸没了市场。
科技支撑 提高药材品质
中药发展必须有科技支撑。近年来,定西市不断增强科技化支撑,逐渐形成了陇西黄(红)芪、岷县当归、渭源党参的品牌化效应,吸引了一批国内知名药企入驻投资,改变着中药“土”的印象。
“我们这里是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的实习和科研基地。”渭源县莲峰镇绽坡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2月至6月,都会有大学教授和硕士研究生住在村里,搞科研,做实验,研究中药材的现代化种植,指导当地老百姓科学种植。目前,像绽坡村这样的中药种植村在定西不在少数,定西市与国内3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组建成立了45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80余项企业实施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172项科技成果,获得了97项中医药方面的专利授权。
在科技的支撑下,定西中药材的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成功选育出当归、党参、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新品种15个,3大中药材新品种示范种植均占到60%以上。引进和驯化野生中药材品种120多个,试验研究了10多个品种的综合配套技术,建立示范种植基地50个。全市中药材加工企业发展到210家,年加工中药材30万吨,有67家企业的生产线通过认证。全市规模以上中药企业达到3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