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辟谣怎能频频上演“反转剧”

29.05.2014  12:19

  5月27日,北京纪检监察网一则消息通报,为两年前的一篇媒体报道画上句号。北京纪委称: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局长宋建国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2012年12月6日,曾有媒体报道称,宋建国因涉嫌违纪,正在接受纪检部门的调查。随后,当日下午,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连发三条信息澄清上述信息。(5月28日《第一财经日报》)

  前段时间,杭州限牌事件被推倒了风口浪尖,本来还在辟谣的官方,突然之间就推翻了自己之前的言论,限牌了。着实让人感叹,这样的公信力损失不知道有多大,而且这样的突袭限牌还不是仅杭州一家,广州、天津都出现了“限牌言论盛行—车市火爆—有关部门辟谣—突袭限牌”的过程。

  公信力来之不易,然而,却因为这样的出尔反尔而逐渐丧失,的确让人寒心,就连杭州的兄弟城市南京都站出来说,“突然限牌不合法”。而今,“狼来了”的贪腐版辟谣再次上演,让我们又看到了一起官方为贪腐官员辟谣,最后却自己打自己耳光的“反转剧”。

  之所以“反转剧”再次上演,主要还源于当地政府“摆平”的心态,在面对应急事件时,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首先想到的不是用真相来说服群众,而是先“辟谣”,让群众不再讨论和关心此事,以免引起更多的负面消息。

  这样的好处是减少议论和猜测,但坏处却是只得到了表面上的平静,与舆论和群众监管背道而驰,让真相不能得到及时的公开。更为可怕的是,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辟谣”,会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你不是说了他是无辜的么?为什么又被你抓起来了?难道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因此,必须要避免这样的“反转剧”再次上演,不仅需要干部时刻坚定自己的信仰、牢记自己的使命、保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在“官方发布”上下功夫,要建立起严谨、有序、科学的制度体系,让辟谣真正成为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能够成为群众对一个事件判断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