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库"宕昌育药如"呵护婴儿"农户竞"标"脱贫

02.09.2020  20:57

  中新网甘肃宕昌9月2日电 (记者 冯志军 李亚龙)尽管在田里与中药材打了一辈子“交道”,57岁的甘肃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药农赵明忠,在近年的药材种植中却变得更加小心翼翼。稍有一点疏忽大意,忙碌一年的药材或因“品质不达标”而只能贱卖、甚至无人问津。

  9月伊始,淅淅沥沥的雨水洒落在海拔超过2000米的哈达铺镇,迎面扑来的阵阵冷风使得当地秋意渐浓。在哈达铺镇药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里,赵明忠正忙着对中药材做防潮处理,一身整洁衣物虽全然不见“庄稼人”的模样,但在与记者的言谈之间则句句不离中药材种植点滴。

9月1日,57岁的甘肃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村民药农赵明忠正在晾晒中药材。 冯志军 摄

   药材种植如“呵护婴儿

  两年前,因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专业态度,赵明忠被聘为哈达铺镇药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库管员。“每月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另外三亩地里的中药材也能收入两三万元……”即将脱贫的他对眼下的生活充满信心,也对渐渐远去的过往心生庆幸。

  “尽管几辈人都在药材地里劳碌,但生活始终无法实现衣食无忧的期盼。”赵明忠向中新网记者表示,以前虽然也种植药材,但多是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不仅种植标准有差异,品质也是参差不齐,造成产量低,价格也低。这些年通过提质增效的标准化种植,不仅品质有保障,药材价格也较十年前翻了一倍。

  从此前粗放式药材种植,到如今“呵护婴儿”般精心料理。两年前,50岁的冯小娃告别了长年外出打工的辗转生活,在宕昌一家药材合作社里谋得了一份“公差”(负责中药材田间管理)。只是相比过去,他自称“闭着眼都能干的活”繁琐了很多,几乎每天都要盯着田地,有野草冒出来,就赶紧四处找人一起清理。

  得益于每月3000元的稳定收入和家里药材种植收入,冯小娃一家于去年如愿脱贫。他说,相比过去广种薄收的粗放式种植,现在精细化的劳作模式虽然操心,但收益却也是可观的,希望未来能依靠此实现更多的“家庭梦想”。

9月1日,甘肃琦昆建设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加工中药材。 冯志军 摄

   精准脱贫扶贫的主导产业

  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的宕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当地中药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南北兼备的特点。常年家种面积比较大的药材有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柴胡、板蓝根、黄芩、羌活、独活等10余种。

  宕昌县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列贫困县,2001年被国家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被列为全省58个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之一,2017年被列为全省3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截至2019年底,累计减少贫困村196个、贫困人口12.8万人,全县还剩贫困村35个、贫困人口0.7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2.54%。

  目前,中药材已成为宕昌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当地通过统筹规划,积极改善种植方式,在5个乡镇76个村规划建设11.27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还引进技术领先的中药生产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增收。

9月1日,甘肃琦昆建设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内晾晒的中药材。 冯志军 摄

   全程监控保障好药材品牌

  作为全国88家规划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宕昌县2018年引入脱贫增收重要项目甘肃琦昆建设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现已能提供200个稳定工作岗位及季节性就业岗位约2400人次,有力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业。

  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建军1日向中新网记者介绍说,近年该公司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协议种植与订单收购等举措,保障中药材质量及农户的稳定增收。与此同时,对于中药材品质也在逐年完善和提升,只有从源头开始层层把关才能保障品质,创出品牌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虽然中药材本身品质优良,但为什么以前时有被外界指责或被诟病?就是因为整个生产加工环节不够规范,缺少统一标准。”高建军表示,现在从种苗种植到生产加工各个环节都能被“全程监控”,并“减少人为接触”,从而实现每一批药材都有全程可追溯的二维码,哪个环节出问题,扫码即能获知。

  “这对企业是压力,更是动力。”高建军坦言,正因如此,在中药材生产加工各个环节都必须一丝不苟,药材是用来给患者治病的,品质的保障才无愧于良心,只有保障疗效才能让药材销售两端都受益。(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