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联”出一片新气象

28.01.2015  16:45

”出一片新气象

—2014年宕昌县“双联”行动综述

    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群众想办法脱贫致富,与群众一起为了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这是“双联”干部在宕昌县工作的真实写照。去年以来,宕昌的“双联”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的亲切关怀和各级各联村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推进“六个结合”、融入“四个大局”、打造“三大工程”,不断深化和拓展双联行动,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揽全局,统筹安排部署

    按照省市深化和拓展双联行动的总体要求,围绕推进“六个结合”,宕昌县把双联行动与扶贫开发、灾后重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相结合,提出了8大类37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针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给每位县级干部新增加联系了1个特困村,对个别单位联系的贫困村进行了调整,使一些偏远村的帮扶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抓重建,改善住房条件

    宕昌县把双联行动与灾后重建相结合,利用双联行动搭建的良好平台,组织县直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进村入户,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严把“选址、规划、风貌、质量、进度、建档”六个关口,帮助和指导群众做好住房重建和维修工作,使全县农村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截止目前,全县8773户农村住房重建户和28908户维修户已全部竣工。

聚合力,推进扶贫攻坚

    宕昌县把扶贫攻坚作为双联行动的重要内容,组织联村单位根据各村实际,围绕实现水、路、房全覆盖,依托理川、新寨、新城子藏族聚居区3个特困片区开发,采取整合项目资金、联村单位帮扶、群众投工投劳的办法,启动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联系村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截止目前,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83万元,整合各类资金2.05亿元,实施通畅工程31项131公里,通达工程6项36.2公里,实施各类水利工程46项,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项,完成10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32个村文化室维修加固项目,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室26座、村文化广场18个、村卫生室10座、村文化室32座,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6所,改扩建学校15所。

促增收,拓宽收入渠道

    按照“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三有工程要求,组织县直联村单位发挥各自职能和相关优势,进行帮扶。围绕增加群众的家庭经营性收入,联村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创办农业科技示范点17个,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累计达到304个,流转土地3600亩,累计达到3.85万亩。同时,把核桃高接换优作为双联行动的重要任务,全面完成了6万多株核桃的高接换优任务。围绕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联村单位人才、智力、信息等优势,帮助联系村、联系户培训电子商务从业人员5327人次,开通网店685家,网上成交额2047万元,线下交易6614万元。围绕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组织联村单位逐村建立了村级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转信息库,向外输转劳务工10.09万人,其中组织输转6.1万人,完成劳务培训5.17万人,创劳务收入13.01亿元。为了解决群众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各联村单位协调办理双联惠农贷款2095户12158万元,发放“三权”抵押贷款13649笔53268万元,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贴息贷款65笔1056万元,小微企业贷款15553万元。

树典型,发挥引领作用

    宕昌县把双联行动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涉及农村的项目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合力攻坚,集中培育了哈达铺镇召藏村、牛家村,城关镇鹿仁村,沙湾镇峡前村和理川镇大舍沟村等一批双联行动示范点,通过树立典型、推广典型,形成了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特别是在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的亲切关怀和省委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在继续完善阿坞乡麻界村基础设施、着力培育富民产业的同时,实施了哈达铺召藏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一年来,使召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机制,深化双联行动

    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省直联村单位协调联动机制、扶贫对象销号机制、规范农民收入统计机制、联户对象进退机制和分类考评奖惩机制。根据省直联村单位的职能特点,打破联村界限,统筹做好22个省直单位联系村的双联工作。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分乡镇党委、组长单位、联村单位、联村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联户干部五个层次,制定了《宕昌县双联行动五位一体考评奖惩机制》,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考评内容、奖惩办法。

    “双联”行动如春风吹拂着宕昌大地,如春雨般滋润着宕昌群众的心田。一年来的“双联”行动,使宕昌贫困山乡发生了巨变,奏响了建设幸福美好新宕昌的华丽乐章。(记者 刘辉 通讯员 王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