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完善思路方能找准扶贫攻坚“靶心”
12月8日至9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罗笑虎在秦安县宣讲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并前往双联点查看2015年度帮扶项目进展情况时强调,要认清新形势,明确新目标,领会新理念,把握新要求,学习、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全委会精神。 (甘肃日报 12月14)
有道是“思路决定出路”。其实,扶贫攻坚亦是同样如此。它就如同医生治病救人,药方开得对不对,关键是把脉准不准一样,只有把具体的扶贫工作,要帮扶的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以及如何措施到户、因村派人、彰显脱贫成效等方面做实、做细,做到不同对象、不同条件,采取各自有效的帮扶方法,完善帮扶的思路,方能出实招、破难题,找准扶贫攻坚“靶心”。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扶贫工作的成败,关键要看完善思路情况,措施强化是否到位。不可否认,早前一些地方在实施扶贫工作时,搞大水漫灌、一刀切,甚至在一些地方扶贫时,对本地特点没把握住,对扶贫的方向没摸清,思路不完善情况下,只是一味的通过行政力量,一窝蜂地兴起什么养兔热、种植热、旅游热等,结果在市场上栽了跟头,群众不但没富起来,还让大量资金投入打了水漂。可见只有完善思路,强化措施,才能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避免“花架子”,找到脱贫的“金点子”,对症下药、找准“靶心”,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
诚然,扶贫攻坚是一种责任,更是检验作风担当的一把标尺。只有完善了扶贫的思路,才能托住扶贫工作的底线。甘肃要完成“2017年基本消除贫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两个时间节点,只能依靠严实细化的工作部署,实行科学精准有效扶贫。为此,笔者以为,各级领导干部既要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深化改革来促进创新,出实招、破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要找准扶贫对象和贫困原因,因乡制宜、因村因户施策,引导扶贫项目、资金、措施、力量精确“滴灌”,在完善思路的指引下,逐步实现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实现脱贫致富的战略举措。
话又说回来,一个地区的贫困问题,往往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等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为此扶贫工作“输血”必不可少,但“造血”更为重要。实事求是地说,扶贫终究是扶“人”,关键在扶“心”。而要扶“心”,让扶贫工作不“涛声依旧”,只有找准“穷根”,完善思路,就能有效规避“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尴尬局面,更能认真实施好“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方案,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责任落实精准,有效避免以往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投入偏离”现象,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保持持久动力。
一言以蔽之。扶贫是一项事业、一项工作、一份责任,它需要的是细心、耐心、责任心、毅力、坚持,更需要完善的思路找准扶贫攻坚“靶心”。 笔者以为,只要有完善思路和强化的措施,定能让扶贫工作真正扎实有效,解决困难群众急、难、盼、怨的问题;定能在外部牵引下逐步催生困难群众的内部动力,让扶贫工作中向好的变化日益凸显,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