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高原夏菜区域化种植呈现良好态势

03.08.2015  15:35
    近年来,安定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模开发”的原则,大力培育高原夏菜产业,呈现出区域内整村连片种植、规模推进的良好态势。目前,已形成以内官营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30多个村的标准化种植片带,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科学合理布局,培育标准化生产基地。该区已形成了“高原夏菜与反季节蔬菜相结合,精细蔬菜与速生叶菜互补,早中晚搭配,一年二至三茬”的蔬菜种植模式,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市郊芹菜、西南部甘蓝和旱地辣椒三大区域化特色蔬菜种植基地,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特别是以旱地辣椒和西葫芦为主的旱地蔬菜在浅山区乡镇发展较快,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

  强化科技支撑,推广试验新品种新技术。该区成立了蔬菜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课题组,专门负责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地膜甘蓝高密度栽培技术在安定区试验成功,通过塑料大棚育苗,早中晚三期种植和“菜菜”、“粮菜”复种及套种模式,亩定植1万株甘蓝,产量达6000至7500公斤;地膜西芹、沙地毛芹、塑料大棚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日趋成熟,亩产量达8000至10000公斤;以全膜双垄沟侧栽培为代表的旱地辣椒发展势头良好,亩产量达3000至3500公斤。

  注重质量品牌,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技术规程,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村10个,并设立了标准化生产标示牌和农药使用警示牌;各乡镇建立蔬菜质量检测站,配备检测设备,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质量监管,全区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同时,着力打造蔬菜品牌,成功注册了“绿锐”、“内官”等蔬菜产品商标,获绿色A级蔬菜认证12个。

  加强贮藏库建设,增强产地批发供应能力。全区共兴建蔬菜产地市场14个,恒温贮藏库414间,年吞吐量达到60万吨以上。同时,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近万名劳动力就地就业,年务工收入达到8000万元以上,冷藏库租赁收入达到6000万元以上。

  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品牌营销服务功能。充分发挥12家蔬菜生产经销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组织70多名会员与广东、浙江、安徽等地客商联系,发展代理收贮和发送业务,年促销量达10万吨以上。同时,40多名会员组成10个营销小组,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湖北、四川、河南等省市开辟销售窗口33个,年销售量45万吨,扭转了外地客商独家垄断当地蔬菜经销市场的被动局面。(作者:赵鑫璇 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