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大力组建农机专业服务队

03.09.2014  18:28


  今年,安定区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思路,筛选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香泉镇马莲村、巉口镇龙滩村、杏园乡康庄村、鲁家沟镇小岔口村、李家堡镇花川村、石泉乡中山村、西巩驿镇中驿村、团结镇小山村、新集乡景坪村、称钩驿镇阳坡村等10个村和从事马铃薯种植加工的定西薯峰公司组建农机专业服务队,通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机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农业的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规模化经营。

  一、创新多样化的组织结构。农机专业服务组建以试点村为单位,采取个人申报、队长推荐、乡村审查、区农机局审定的方式,组成人员为8-15人。具体组成有三种形式,一是由村农技员牵头和有一定文化的科技示范户组成;二是由农机大户牵头和懂农机(技)知识的种养户组成;三是由土地流转的龙头企业牵头和掌握农机操作的农机户组成,统一命名为“农机专业服务队”。

  二、探索灵活性的服务模式。农机专业服务队实行队长负责制,以本村农业生产为主,采取有偿服务,主要为四种模式。一是“承包服务”模式。农户将承包地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由专业服务队自主经营,提高了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二是“综合服务”模式。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签订作业协议,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农户向服务队支付相应的作业服务费。把农户从原来“三弯腰”繁重劳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劳动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菜单服务”模式。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选择农机作业服务队为其提供部分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服务,专业服务队以低于市场价提供作业服务;四是“土地托管”模式。对整户外出农户的耕地由专业服务队从耕种、覆膜、防病、收割等全程托管。同时,专业服务队实施跨乡跨村作业,开拓作业市场。特别对乡镇建立的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基地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专业服务队积极组织人员和机具,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服务。     

  三、实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农机专业服务队机具除把队员原有农机具组织起来外,队员新购置机具全部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区上按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配套资金进行累加补贴,补贴比例达到60%,其余由农户自筹。目前,  10个试点村和1个马铃薯生产企业的农机服务队已新购置25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137台,配套马铃薯作业机具、深松、旋耕、植保、废膜捡拾等作业机具231台(套),总资金8279229元,其中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12160元,配套资金2112160元,农户自筹4054909元。同时为每个服务队配备10台电动喷雾器,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后发放到各服务队。乡村组织和“双联”、帮扶单位等多方筹资,为专业服务队解决机库棚、阵地等基础设施。     

  四、开展规范化的运营管理。服务队补贴购置的农机具权属归购机农户所有,五年之内不得转让或变卖,按照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行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区农机部门向每个专业服务队派驻一名技术人员,开展全程指导和服务。服务队建有队员活动室、机库棚和机车修理间等设施。服务队队长及队员姓名、联系方式、作业项目、服务方式及收费标准等全部做到了上墙公示,接受农户咨询与监督。服务队机具台帐、作业协议、作业记录、作业图片、会议记录等软件资料健全,对队员的服务态度、作业质量、作业效益进行跟踪评议和考核,建立了奖惩制度。
服务队的农机具喷涂统一标识,实行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在农忙季节由服务队统一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使用,在农闲季节由各成员分散管理。按照市场运作,统一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实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承揽活路、统一安排作业、分机单独核算。

                  (编辑:马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