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培育多元富民产业力助精准扶贫

09.07.2015  10:49
    近年来,安定区把产业培育作为推进精准扶贫、提升脱贫致富的关键措施来抓。安定区农业局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对全区125个重点贫困村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贫困村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产业基础,计划到2016年底共培育马铃薯产业村110个,玉米产业村89个,养殖专业村73个,蔬菜产业村12个,中药材产业村15个,蚕豆产业村4个,通过多元富民产业的培育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是培育壮大马铃薯、蔬菜、畜草等主导产业。 发展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主的旱作农业,落实好地膜实物补贴政策,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重点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着力扩大125个贫困村全膜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培育110个马铃薯产业村,89个玉米产业村,人均增收300元左右;在种草面积较大的山区和玉米秸杆丰富的川区贫困村大力发展以养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利用好草食畜牧业、设施蔬菜“双业”贷款贴息和牛羊产业发展资金,采取“投母还羔”、“一对一、户帮户”等办法,大力发展以家庭为主的适度规模养殖,积极培育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村,到2016年底培育73个养殖专业村,着力壮大贫困村羊产业,力争户均养10只羊,人均增收500元左右;提升蔬菜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效率,到2016年底新培育以内官镇为主的12个蔬菜产业村,推广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扩大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精细蔬菜和以高原夏菜为主的露地蔬菜规模,促进设施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人均增收150元左右。    二是培育区域性富民产业。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体系,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中药材、小杂粮、特色林果、油料等地方性特色农产品。在内官、高峰、符川等乡镇培育15个中药材产业村,在高峰乡培育4个蚕豆产业村。   通过因地制宜  、因村施策,培育发展“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做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确保125个重点贫困村都有富民增收产业,为到2016年底按期实现稳定脱贫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供稿: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