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安定区“六个突破”确保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16.04.2015  12:54

   中国甘肃网4月16日讯 (通讯员 柴鹏飞)今年,安定区紧紧围绕省、市关于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总体部署和市委“五个精准”、“四个到村到户”的要求,学习借鉴兄弟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做到对象精准、目标精准、责任精准,确保10个村1.56万人整体脱贫,贫困面下降4.3个百分点。

  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围绕“走水泥路、住砖瓦房、吃自来水、用动力电”的目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计划争取资金1.1亿元,实施农村通畅工程220公里;争取资金3000万元以上,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3000户;高标准完成农村供水入户工程9420户;争取资金5300万元,对49个村的农网进行改造升级。二是在富民产业培育上取得新突破。按照“种养齐抓、加销共促、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的工作要求,抢抓引洮工程建成通水的有利机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体系,不断壮大畜草产业规模,巩固提升马铃薯产业水平,着力提高蔬菜产业效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21.5元,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3346.5元以上。三是在易地搬迁扶贫上取得新突破。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工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高标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9个,实现527户2581名困难群众搬迁致富。四是在金融资金支撑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撬动作用,放大扶贫效果,探索商业银行市场化机制和开发式扶贫政策优势有机结合的扶贫新模式,充分依托500万元扶贫发展基金和互助金项目,积极落实双联惠农贷款、“中和农信”贷款、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力争撬动扶贫资金投入达到11亿元以上,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贫困群众生产增收脱贫致富。五是在公共服务保障上取得新突破。认真落实贫困群众社会保障政策,农村低保一、二类保障标准提高20%。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6个,为35所学校配备电教化设备;建设村级标准化卫生室60个以上,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室、群众性文化广场建设。六是在能力素质提升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等项目工程,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3.2万人次以上,其中技能培训1.5万人,力争每户贫困户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或成为农业经营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