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西路街道三大工作法助推民生工程建设

12.05.2015  14:20

  人大代表、兰飞小学校长顾东珍向街道反映,兰飞小学门前一直没有红绿灯,学生上下学十分危险。街道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及时在学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辖区居民詹海英,肢体一级残疾,离异后一个人生活,街道在收到她的低保申请并了解情况后,迅速入户走访,并为詹玉英办理了全额低保;街道与辖区企业共商后枣林路和长风社区2个为老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行……这是安宁区西路街道在“双联”活动中结合“人大代表在行动”工作法、“123”工作法和“大工委”制工作法三项工作机制着力助推民生工程建设的缩影。

  “按照培育‘双强’达标社区、小康达标户”联扶活动的主题,我们利用城市街道的特点有效结合‘三大工作法’,将‘双联’行动过程凝聚成为一个系统的民生工程,并不断强化其建设力度。”西路街道负责人说,“人大代表在行动”是安宁区双联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行动,其过程就是代表定期不定期走访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认真分析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辖区范围内的矛盾纠纷、群众诉求和信访事项等,充当“代言人”,积极帮助协助群众调解处理。

  到目前,西路街道人大代表团代表共帮扶社区、困难户98家,开展帮扶项目43个,深入社区、企业和困难户调查167次,专项调查研究20篇,发放民情连心卡93份,听取帮扶群众意愿、诉求,疏导情绪,反映民意169条,捐助资金266500元(公司捐助22万元),捐助实物(折合人民币)43776.4元(公司捐助14800元),指导、协调、督促发展项目40个。“这是人大代表取‘天线’接‘地气’的行动。既体现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宗旨,又极大的丰富了双联活动的内容。”一位基层人大代表如是解读此行动的意义。

  对办事居民一次答复清楚,二次办结完毕,三次上门办理,是安宁区新推行的“123”工作法,赢得了诸多居民群众的赞誉。新推伊始,西路街道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定期组织各服务窗口、各部门办事人员以及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大练兵”,为广泛推进“123”工作法增强了后劲,。据介绍,“123”工作法的推广与应用中,该街道政务大厅各综合服务窗口累计为居民办理各类服务事项581件,其中上门办理13件;各社区居务大厅累计为居民办理各类服务事项8860件,其中上门办结853件。辖区居民深有体会地说道,“123”工作法推行来,工作人员态度明显变好,居民办事不用多跑路了。

  西路街道是安宁区率先启动“大工委”制的街道。在双联活动中,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工作过程也充分发挥了各成员单位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做到了统筹党建一起抓,统筹资源一起用,统筹工作一起推,形成组织全覆盖、工作区域化、活动开放式、管理服务型的新局面,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目前,各委员单位通过协商先后建成了枣林路、长风两个全省试点的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建成了交大社区阵地,探索出了与辖区企业共驻共建服务居民的新途径。同时,在辖区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长风、枣林路、交大3个社区的阵地建设等。“这为培育‘双强’达标社区注入了新的力量。”街道主要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