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区医养服务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24.11.2016  23:37
  今年以来,安宁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民关注,合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思路,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把敬老爱老助

  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立足实际,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完善社会化养老政策和制度体系。安宁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并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了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安宁区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意见》、《关于印发安宁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做好全区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宁区“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健全了区、街、社区三级老龄工作领导机构,在 59个社区成立了基层老年协会,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足额列支老龄工作经费,并从2012年起将老龄事业经费由每人每年1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元。从政策、制度和资金上保证了养老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夯实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基础。为努力实现安宁区3万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的目标,安宁区加快推进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为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依托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近几年,结合全区社区阵地建设五年规划,共建成社区阅览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棋牌娱乐室113个,社区文化活动广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个,社区老年食堂15个。成立社区老年大学6个,老年文体组织48个,老年艺术团4个,太极剑队4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3个,法律援助联络站58个。通过争取福利彩票公益金,区财政配套和街道自筹等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先后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9个(其中投入运营17个),设立日间照料床位590张,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对社区日常活动空间和场所的需求。二是依托物业公司,大力发展居家虚拟养老服务。2012年9月底安宁区虚拟养老院建成投入运营,为全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生活照料、日常陪护、心理慰藉、配送餐、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上门服务。区财政每年投资300万元支付虚拟养老院为老服务补贴。目前区虚拟养老院有加盟服务企业4个,有1115位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购买的虚拟养老服务,其中:空巢困难老人635人。三是依托社会资源,加快推进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今年6月5日安宁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投入运营,采取医疗养老一体化管理、单独核算的“公建民营”模式,将全区“三无、五保”老人全部纳入政府公费供养范围,积极引导独居、年龄较大、长期患病且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人入住美好家园孝慈苑,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开业至今共入住老人82人,其中包括安宁区政府集中供养的12名“三五”老人。扶持发展了民办养老机构兰州市安宁区华侨优护(养老)扩理院,该项目总面积10000平方米,设计床位200张。目前已在区民政局正式登记,正在办理其他相关手续。

  (三)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优待体系。安宁区积极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养老优待体系,作为老年保障体系的补充。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老年人优待实施办法》,按时申报,足额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积极办理老年优待证,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积极服务。2013—2014年间累计发放9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 1149人次,22.8万元,2014年按省市要求调查登记80—90岁低收入老人131人,发放7-12月低收入老人高龄补贴122人,3.66万元。2015年落实了高龄补贴与社保资金合并发放政策。2012年至今,为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共计 2683个,为70岁以上老人办理“敬老卡”8922个。二是向老年人提供入院、文体活动、门诊挂号、乘坐公交车等优惠。全区公办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老年人开放,公办医院门诊减半收取挂号费,并落实了“优先就诊”、“优先取药”及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等优待政策。三是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老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将城市“三无”纳入一类保障范围,并落实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等政策。对患病及家庭遭遇临时困难的老人,及时给予救助。因病去世的,及时发放火化补助费。目前,全区有131名困难孤寡老人纳入低保,近两年共救助大病困难老人207人,发放医疗救助金242.78万元。救助临时遭遇困难家庭老人59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7.15万元。两节及“重阳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高龄老人214户,送去慰问金及慰问品总价值达6.29万元。发放生活困难家庭老年人火化补助费10人9650元。四是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帮扶服务。通过大力发展为老服务志愿者组织和老年互助组织,开展“一对一”亲情互助服务、志愿结对帮扶服务、钟点养老等形式,向社区老人提供家政、心理慰藉、送水送米、生日祝福、节日慰问、病期护理等服务,改善老人生活状况。目前,全区已建立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59支,志愿者人数达到1000 余人。积极处理涉老纠纷。近年来共接待老人来信来访332人(次),处理涉老纠纷35件。

  (四)积极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发挥区、街、社区三级老龄工作办公室窗口的宣传作用,利用普法宣传月、宣传日、敬老月、重阳节等系列活动及社区各种老年文化活动,为老年人送政策、送文化、送温暖、送健康、送服务,广泛开展了《老年法》及老年人优待政策宣传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二是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普法讲座”、“老年健身操比赛”、“感恩父亲节,情暖孝慈苑2016父亲节公益活动暨美好家园(兰州安宁)孝慈善苑养老服务中心开业仪式”、“情满孝慈苑、弘扬中华孝道文化”等敬老爱老公益活动外,还组织开展了全区性的“敬老文明号”创建和“孝亲敬老之星”评选活动,进一步弘扬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全区共计涌现出孝亲敬老先进单位10个,孝亲敬老之星9个,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孝亲敬老先进单位3个,孝亲敬老之星4人。

    (五)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充分挖掘养老服务资源,通过采取民主选举、公开招聘、自我推荐等办法,组建了三支基层为老服务队伍,即由社区干部组成的为空巢、独居、五保、三无、困难老人帮扶的社区干部服务队伍。每位社区干部包1—3位空巢、独居、困难老人,做到“一日一问候,一周一走访,一月一家政服务”,老人有困难能够得到及时帮助解决;由家政公司招募,经过专业训练、统一挂牌着装的虚拟养老服务队伍。对空巢特困老人提供“定人、定时、定点”“三定”探视救助服务;由社区群众,热心老年工作的青年志愿者与空巢、残疾、困难老人结成对子,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帮助服务的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通过“一对一”亲情互助服务、向社区老年人提供贴心、温馨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社区老年人信息及健康档案、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社区干部队伍、养老服务队伍培训、奖惩考核、经费保障等制度。使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安宁区虽然在养老服务工作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养老服务体系多元化程度不高,公办养老机构少,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不够。按照上级要求,到2016年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需达到40张,我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后,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3.33张,差距还很大;二是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目前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还刚刚起步,要在所有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难度很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用房难以解决;三是虚拟养老服务面还不广,目前主要集中在政府补贴服务对象,对普通老人服务还需逐步拓展。养老服务队伍人员缺乏,专业化程度低、年龄偏大,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还不够多。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安宁区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解决老龄问题、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快虚拟养老院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调动全区上下为老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出一条社会化养老服务新路子,推进养老事业的深入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群众对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认可度,充分认识,积极参与,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氛围。

  二是加大机构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民办养老机构优惠政策,扶持发展1—2 个民办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三是进一步加快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和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网点,加大对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到2020年,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床位860张。

  四是推进为老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安宁区虚拟养老院数字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拓展虚拟养老服务范围,整合政府、社会及市场相关资源,完善养老、助老、扶老的运行机制,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社会化养老的需求。

  五是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老年保健、护理、营养、心理咨询等急需的专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