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倾力打造社区居民温馨家园

19.08.2015  13:02

  “阳光导航仪”、“三联三强”、“八线服务”、“五民服务圈”、“青苹果区校共筑站”……安宁区在高规格、高标准加强社区阵地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完善“四项”保障机制,顶层设计搭建“三大平台”,实施“四大工程”工作“路线图”,以“群众找服务”变“社区送服务”为主轴,依据每个社区的特点和实际,通过各具特色的亲民为民活动,不断延伸工作手臂,强化社区的各项服务功能,倾力打造出一个个社区居民温馨的家园。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安宁区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大批“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大量“村民”转变为“市民”。为此,如何由表及里抓好社区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居民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是该区一大战略性任务。“这一战略任务的核心是围绕‘四项’保障机制和搭建‘三大平台’,实施‘三大工程’,让每一个社区的‘群众找服务’变‘社区送服务’。”安宁区有关负责人说,就此,建立新的机制和充满活力的队伍是关键,所以,每个社区依据不同的服务人群和地理位置等不断延伸工作手臂,强化社区的各项服务功能,开展不同特色的亲民为民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据介绍,安宁区共有8个街道,59个社区。这里既有转变而来的涉农社区,也有文化氛围浓厚的高校社区,服务对象和内容不尽相同。其为民服务的内容与方式各具特色。目前,安宁区通过区级建立完善“政策保障、目标管理、经费投入及用人选人等“四项”机制,为社区“群众找服务”变“社区送服务”提供了保障,并相继建立了18个“社区+企业”、“社区+公司”、“社区+学校”、“社区+医院”等“功能联建型”党组织,实现了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融合并轨、互促共赢。同时,已在2个城市街道(西路、培黎)、26个城市社区实施了“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兼职委员制”,把52名辖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分别选任为街道党工委委员、社区党组织委员,建立健全了“四共五会六同”工作新机制。并通过组织搭建社区治安管理服务平台、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设、利民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实施“志愿服务”工程、“养老服务”工程、社区文化”工程、“惠民安民”工程等为社区的“群众找服务”变“社区送服务”设计了总的工作“路线图”。

  有了机制保障和“顶层”设计的工作“路线图”,社区的践行显得尤为突出。据了解,安宁59个社区都有与众不同又符合自己的服务机制、社区环境和看得见、摸得着,又有实际效果的“送服务”。如,西路街道的交大社区属于典型的高校文化类社区,社区的“一刻钟‘五民’服务圈”就是依据社区的特点而开展的。其内容为: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确保居民困有所帮;打造健民医疗卫生服务圈,确保居民病有所医;打造乐民文体娱乐服务圈,确保居民闲有所乐;打造安民平安服务圈,确保居民难有所解;打造连民政务服务圈,确保居民事有所成。齿轮厂社区则属于典型的老企业社区。为此,社区根据下岗工人多等实际,坚持亲民“连心线”、惠民“关爱线”、便民“通行线”、爱民“健康线”、助民“创业线”等“八线服务”,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诸多温暖。另外,万里社区的“阳光导航仪”,阳光社区的“四点半工程”,枣林路社区的“幸福你我他社企共筑线”等让社区变得温馨无比。

  目前,安宁区已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个,已投入运营11个;有志愿者服务队伍58支,志愿者人数1.15万人;在各社区建起了存量达2000册以上的图书室、阅览室,社区“市民学校”、“社区党校”,设立了专门的健身和文化场所,常年开展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健身操比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