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实施安全生产“五大工程”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16.06.2015  14:12

  市安委会副主任,市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志强

  2014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构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教育培训体系、监督检查体系、应急救援体系、考核问责体系“五个体系”为依托,以强化“安全兰州-2014”系列活动为载体,不断探索监管方式,创新工作理念、载体和方法,历史性地实现了安全生产四项控制指标“全面下降”。全年事故起数993起,同比减少135起,下降11.9%;死亡人数249人,同比减少34人,下降12.01%;致伤人数804人,同比减少34人,下降4.06%;直接经济损失1446.5万元,同比减少2307.65万元,下降61.94%。

  2015年,是实施新修订《安全生产法》起步年,是省、市委确定的“工作落实年”,也是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巩固年。市安委会办公室、市安监局树立底线思维,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制约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实施责任体系建设工程、隐患排查治理工程、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工程、预防技防工程、基层基础及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依法治安、强基固本,力争全年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通过实施责任体系建设工程,靠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及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监管职责,健全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覆盖”安全监管体系,将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到一线工作岗位;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教育培训体系、监督检查体系、应急救援体系、考核问责体系“五大体系”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的责任担当意识和主动作为意识,解决好“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二)通过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工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以健全企业隐患自查自改体系为重点,推进企业安全管理“两化”(隐患排查治理数字化、标准化)建设,实施隐患排查治理精细化、动态化、台账式管理,形成排查、治理、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以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五落实五到位”为载体,依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安全管理力量和安全生产报告制度,督促企业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本质安全水平。

  (三)通过实施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工程,确保重点行业领域大局稳定

  紧盯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继续深化道路交通、公共消防、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油气管线、校园安全、非煤矿山、煤矿、特种设备、水利和职业健康等11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解决一批长期制约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预防和管控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紧盯影响安全生产大局的重要方面,采取集中专项行动的方式解决突出问题。如在道路交通方面突出客运大巴和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整治,公共消防方面突出人员密集场所和“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的安全整治,建筑施工方面突出轨道交通及市政重点建设项目的安全整治,危险化学品方面突出生产企业和涉氨企业的安全整治,油气管线方面突出油气长输管线3年攻坚战的实施和城镇燃气管网施工中“最后一铲子”的安全监管;紧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汲取外地发生的事故教训,组织实施特定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通过实施预防技防工程,丰富信息化安全监管手段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采取政策扶持、奖励激励、典型示范等措施,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依法责令整顿,直至关闭退出;加快兰州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及应急指挥平台、危险源监管(西固)子平台建设进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生产安全监管效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时效和事故处置能力;继续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在重点行业领域强制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工艺、设备。在非重点行业领域,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行业领域落后的安全技术装备淘汰目录,进行全面清理、限期淘汰;逐步在矿山井下、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建筑施工、冶金等工贸行业,县乡公路、水利、电力、特种设备等生产建设重点部位,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安装高清电子监控系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监控。

  (五)通过实施基层基础及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深化安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从改革安全管理机构入手,健全企业及基层安全管理机构,调动、充实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安全监管组织机构,开发区安全监管组织机构,部门安全监管组织机构和市级应急指挥机构;从改革安全监管机制入手,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实施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网格化动态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各类园区安全监管职责,建立委托乡镇(街道)执法机制,推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从改革安全监管方式入手,严格安全准入条件,改进监督检查方式,推行“四不两直”工作法,推进电子监控一体化工作,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