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长城

26.01.2015  13:59

山丹古长城遗址

    寻找是为了发现,发现是为了珍藏。走进山丹,走过长城,走入历史,目的就是让模糊的历史和存在的景象复原。蜿蜒的长城,是行进者的精神皈依。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正如陆游诗中所写,长城是中国千秋百代续写的鲜活历史。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着称于世,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风终于停了。当我们沐着朝阳再次来到长城脚下,走进从未去过的长城腹地。

    在阳光的照耀下,长城愈发显得伟岸。在我们的瞩目下,长城从绣花庙北边的长沟山下往西延伸数公里,向北折转爬上山坡,那山坡的脚下是一道南北走向的峡谷,这个在地方志及现在当地人仍称为“峡口”的峡谷,历史上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道天险。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曾有“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的诗句。

    长城进入山丹境内由绣花庙经郭家泉,至峡口段仅存有连贯的夯土墙痕。现在的峡口成了一个村庄,正式的地名就叫“峡口村”。村里的大部分居民都住在峡口城堡里,城堡的西边厚实而高大的城墙上,有一个拱形门洞,那条旧日的丝绸之路大道就从门洞下穿过。这座城与长城休戚相关,是历代驻兵、囤粮、屯军马的军事基地,也是沿长城古道通商、通邮的必经之路。该城为长城的附属城,汉、明长城就在该城的北侧,犹如横空出世的两条苍龙蜿蜒于茫茫戈壁上。

    如今城堡围墙除西侧尚存外,还存一砖拱门,西门外有一瓮城。据峡口的村民讲,从前整个峡口城堡的黄土夯筑墙体外面都是砖包的,后来村民们修自家的屋院时,陆续从城墙上拆那砖,竟然将偌大一座城墙的砖给拆光了!在峡口,我们瞻仰了村中惟一保存完整的木结构鼓楼,看着宏伟的工程,给我们留下的只有喟叹和心酸。

    告别峡口,我们来到金山子烽燧,这段长城墙体保存较好,并有5座夯土墩。在金山子顶部,东可看到焉支山、峡口城,西可游览沿线长城的新河驿,南可观望丝绸古道。长城旁边有一道列障,列障四周有壕,有板筑墙、门阙。长城烽燧下有一口石砌古井。从整体布局可看出这些附设物与长城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着长城西行,从峡口到新河驿,在金山子烽燧我们都一直在聆听中感悟历史的沧桑。新河驿本身就是长城附设的列障,现遗址尚存,后又在廖逄节(明穆宗隆庆六年即1572年,出任甘肃巡抚整治长城)筑边墙时迁移到现址。现在长城旁有一个土筑板墙庄叫端(音为cuan)庄,据说当时筑长城,民夫所食用的大部分是炒面,怕风刮走筑起庄子,故名为此。

    走出丰城堡金山子,来到绣花庙。说是绣花庙,连庙的痕迹也不知在哪里,耸立在山坡上的只是长城和营盘的残垣断壁。绣花庙处于咽喉要道之间,遗址内有汉灰陶残片,有古井、房址,还有列障。绣花庙一带的长城及营盘颇具规模———在长沟山与焉支山之间的马鞍形山地上,汉、明代长城以东南-西北的走向蜿蜒匍匐在大地上。已呈埂形的汉长城及其沟壕(汉塞)在明长城的北边,两列长城相距仅十余米,汉长城的营盘傍依、坐落在明长城的南侧,残存的营盘城廓四周约有百米见方。奇怪的是它的东西各相距数十米的两个盆形地貌,当地人都说是“涝池”(山丹一些边远缺水地区村庄用来集河、渠水,以供人畜饮用的水池)。而这两个“涝池”的地貌、植被又同绣花庙一带的汉塞遗址何其相像!会不会是汉代营盘遗址呢?带着种种疑虑,我们向风中的芨芨草惜别。

    沿山丹向张掖行进,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在我们的两侧向后退去。笔直的公路把长城一分为二,断断续续的长城不时掠过我们的眼睛,在我们的眼中定格。我们逆风而行,由东向西,倾听着遗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长城之律。在戈壁之间,我们和长城翩翩起舞。

    山丹境内汉长城由壕沟、烽燧、亭障等组成。明代长城在汉长城的基础上修筑。在用料方面,汉长城是在戈壁、沙漠上挖壕。明长城则经过选土、翻土,蒸发土内碱性,用雨水和河水浇筑夯筑。运输工具不外乎是人力搬运、独轮手推车和牲畜驮运。筑城墙的主要力量是工匠民夫,再就是发配充军的犯人。为修筑长城,真不知道有多少人丧生于此。

    沿着烽火台绕到长城边,坡度随着山势的缓而缓、急而急,有的缓缓往上,有的几近笔直,气势的确不同凡响,它蜿蜒曲屈,极目而望,盘旋于这个山头与那个山头,绵绵无尽。一个问题旋即在我们的脑海中闪出:在这样的山坡上,当时的人们是怎样把这些石块砌到这里的,没有车辆,凭的就是双手吗?一道黄土夯筑的长城,看起来貌不惊人,谁又知道其中埋藏着多少人力物力和惊人的智慧!

    古道残垣夕阳斜。沿汉明长城行走,我们这些造访者心中最多的是悲伤,满目疮痍的长城在我们的眼里只是无边的苍凉。朔风大漠、长河落日。一句话,苍凉与悲壮,格调大致差不多。诗意的传达往往会渗入人的意识深处,成为认识西部的思想底色。事实上,留给我们最多的还是长城的命运不容忽视,有关部门该为这宝贵的历史遗产考虑考虑了。毕竟,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遗憾!

    这一刻,长城仿佛饱经风霜的伤者,无言地展现着岁月中的沧桑与无奈。我的目光抚摸着它,说不出的酸楚:这也是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在被遗忘的角落里,难道就这样慢慢地消失吗?

    望着长城,我的思绪在飘飞。看着眼前的景象,遥想过去,过去不堪入目。修筑长城的大军早已离去,没有留下一丝烟尘,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早已经抹平了当初运土石的阡陌小路。长城在山岭上已经苍老,但无论怎么苍老,哪怕只有一堆土,面对长城我们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被彻底征服、被彻底震撼。

    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呵,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莫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

    守望长城,不仅仅是对历史的重温,更多的是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