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党建+”加快群众致富步伐

13.01.2016  10:45

  中国兰州网1月13日消息 2015年,宁县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协会+产业基地”、“党建+农户”等“党建+”模式,推进了基层党建与脱贫致富的深入融合,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眼下是农闲时节,而宁县盘克镇前渠村却是一片忙碌景象,村党支部带着森园春合作社的社员们正热火朝天地挖运着苗木。社员许海峰家的2000多株苗木被客商选中,将销往银川。“如今,我们全家都从窑洞搬进了新房子,还在西峰买了一套楼房和小车,新承包的100多亩地,也种上了小苗,苗木成了我的‘摇钱树’,让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许海峰说。

  以前的前渠村是宁县最贫困的村子之一,2010年的人均纯收入还不到800元。为了找到脱贫致富路,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带领部分党员开始试种苗木,在试栽成功后逐步推广给全村群众,现在已经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供、管、销一体化模式,党员既是合作社社员,也是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和志愿者。在这种新模式的带动下,前渠村64户贫困户培育各类苗木170余亩,每年全村苗林收入850万元左右,80%的贫困户也因发展苗木而实现了精准脱贫。

  而在中村镇刘家村,2015年新开的电子商务示范店在一群年轻党员的经营下销售火爆,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村里的各种土特产品已经销售了7万多元。据中村镇秦村党总支书记刘武奎介绍,2015年,他们村不仅电子商务示范点赚了钱,而且还成立了5个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为止,全村344户贫困户家家都有了致富产业。

  “我回家创业以来,我们村党支部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前段时间,我申请入了党,还成了我们合作社的理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事迹和经验,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共同致富。”中村镇刘家村党员刘钊说。

  中村镇党委书记杨峰说:“这种把基层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模式,使政策优势和经济优势合二为一,在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的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农业的产业升级。同时,我们确保全镇每一个贫困户都有发展路子,有一名联系党员,最终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让贫困户能够真正实现脱贫致富。”(通讯员尚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