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山区孩子的明天——兰州市实施农村教学点规范化建设纪实

10.11.2014  10:31

秋日的暖阳轻柔地洒在兰州市西固区金沟乡马家山小学,正是课余时间,披着一身霞光的孩子们在打球、唱歌,做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面积不大的学校洋溢着青春与欢乐。

全新的教室一砖到顶,图书室、标本室、电教室等一应俱全,电脑、宽带、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样样具备……马家山小学校长王庆华兴奋地介绍着学校的变化。

看着眼前的一切,很难把它和一个仅有26名学生、5名教师的山区教学点联系起来。

今年7月,西固区16个山区小学教学点全部通过了兰州市标准化验收。别的教学点条件一点不比马家山逊色。”西固区教育局局长张达高兴地说。

让僻远的马家山小学受益的是兰州市近年大力实施的“山区教学点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建设工程”。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旨在从硬件、资金、师资等方面对兰州市127个农村教学点进行全面“升级”。

深秋时节,一个果实丰硕的季节,记者走进兰州市部分农村教学点,欣喜地看到,学校面貌普遍得到改善,让山区的孩子学有优教在兰州市正逐渐成为现实。

采访前,记者在兰州市基教二处看到一份兰州市农村小学教学点现状调查材料。

截至2014年8月底,兰州市共有农村小学教学点127个,261个教学班,教师365名,学生1326人。教学点主要分布在榆中县、永登县、西固区、七里河区等偏远山区。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兰州市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受地域、人口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现存的教学点均存在路途远、学生少、教师老、条件差、设施缺、方式旧、文化弱等困难。”兰州市教育局基教二处副处长金光耀语气沉重地介绍着。

这些年累积的“沉疴”压得脆弱的教学点陷入生存的“恶性循环”。一方面,各方投入少,导致办学条件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另一方面,由于条件艰苦,教师不愿去、留不住,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农村小学教学点是兰州市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也是兰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加强农村教学点建设,是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也是全面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要求,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兰州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掷地有声。

2013年4月,兰州市出台《兰州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办好必要的教学点。

兰州市要求加强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性。必须在教学点的布局、经费保障、师资配备、常规管理、教研引领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县区要组织开展城乡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教学点教师进行交流,并督促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课程,指导教学点规范教育教学,实行教学点与中心校捆绑考核制度。同时筹集资金,改善教学点教师周转房等生活条件,对长期在教学点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方面予以倾斜。

2014年6月,兰州市教育局创新性地率先出台《兰州市农村小学教学点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从办学条件、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方面提出44项C级指标。

兰州市教育局提出,农村小学教学点标准化建设要与本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将全市农村小学教学点全部建成标准化教学点。

2014年8月,兰州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兰州市农村小学教学点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4-2016年)》。“提升行动”涵盖了“强管理,抓规范,提水平”精细管理计划、“定标准,增设备,全配套”教育装备计划、“优队伍,做倾斜,给待遇”师资建设计划、“通光纤,送资源,全覆盖”信息技术计划、“走千里,进百校,做三课”教学指导计划和“立课题,深研究,探模式”教研引领计划等具体措施,力争使127个教学点全面“升级”。

沐浴着飒爽的秋风,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24名骨干教师深入18个教学点开展首批“走千里,进百校,做三课”送教活动,听课、评课、示范课54节次。

这样的送教活动今年还有两次,将覆盖到全市每个教学点。”金光耀介绍,从2011年起,兰州市教育局实施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城区的56所优质学校与56个农村中心校结成帮扶对子,城区学校骨干教师与中心校所属的每个中小学、教学点的教师结成一帮一对子,通过制订规划、现场指导、集体备课、网络研讨、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定期到教学点实施帮扶,要制度化、常态化。”何泳忠说。

走进西固区金沟乡熊子湾教学点,陈宏燕老师正在用价值4万余元的“电子白板”给学生教授《花钟》。陈宏燕高兴地说:“‘电子白板’太好了,轻轻一点,各种花卉知识都会图文并茂地出来。”

张达介绍,2014年,西固区共计投入640多万元,按照《兰州市农村小学教学点教学设备基本标准(试行)》,为16个教学点统一配备了课桌椅、办公桌椅、班班通、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记者了解到,其他教学点分布县区也按照兰州市标准化要求加大投入。

毋庸讳言,在实施农村教学点规范化、优质化建设中,还存在个别县区、个别干部重视不够,工作不均衡等问题,但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相信兰州市127个教学点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何泳忠充满信心地表示。

信息来源:甘肃日报  侯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