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幼升小”抢购“学区房” 家长的纠结与无奈

08.09.2015  11:53

  原标题:抢购“学区房”,家长的纠结与无奈

  一市民关注房屋信息。本报首席记者裴强摄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小学入学“划片招生”,小学升初中“对口招生”,当公平合理的招生制度遭遇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不均衡的坚硬现实,往往一触即碎。

  “幼升小”这个原本教育的开端因牵涉了其后初中、乃至高中教育,使得“幼升小”变得迷乱而复杂,令不少家长们不得不一头扎进“买一个学区房,许孩子一个美好未来”的漩涡中。

   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夜深人静,乔羽发出了当天最后一条“朋友圈”: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关了灯,躺在床上,眼睛却总也闭不上。乔羽盯着黑夜,思绪飘到了三年后秋季开学的日子,儿子居然不用找人托关系也可以和其他那些幸运的孩子一起走进张掖路小学上学。想到这些,乔羽乐得咧开了嘴。

  乔羽喜欢足球,做人做事刚直,一贯不喜欢迎合世俗。当他成为一个男孩的父亲时,他发现自己竟然慢慢变了,以前看不惯凡事“顺着”孩子的父母,而现在他“溺爱”起自己的孩子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韩寒的同龄人,乔羽说他没资格和“这个世界谈谈”,他越来越发现自己能做的只有和这个现实的世界妥协。

  乔羽住在兰州繁华的西关什字附近,这里人与人贴面穿过地下通道,然后四散而忙。结婚有了孩子他才知道,这里没有一所像样的幼儿园,仅有的一所世俗公认的好小学,因为划片,与他却是两个世界。

  8月24日,3岁的儿子终于进了幼儿园。第一天入园,孩子居然没有哭,令乔羽夫妇感动之余,亦倍感自豪。

  乔羽很快又陷入了烦恼中。8月24日,是一个关键的日子,乔羽夫妇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搞定一套“学区房”。按照兰州市“幼升小”招生制度,只有在张掖路小学划片区域里的适龄儿童,才可以进入该小学就读。片区之外的孩子,哪怕一楼之隔,也就只有“呵呵”了。

  随着孩子入读幼儿园,这件已经计划了近3个月的烦恼事,必须加快节奏,迎头赶上。乔羽已经打听清楚了,按照兰州市“幼升小”招生划片制度,即使你有钱在该片区买了房子,你也至少得满足满三年的最短期限。乔羽就算不用脑子想,他也知道,买房的事不能再拖了。

  时间就是金钱,妥协就是胜利。乔羽夫妇决定不再与中介纠缠,接受用每平方米1万余元的价格买下一套和自己父辈同龄的老楼的现实。这套不足50平方米的老楼房,仅首付就耗去了乔羽夫妇婚后五年的全部储蓄,而且还让他们二人从此背负了五六十万的债务负担。

  乔羽夫妇计划,接下来三年,这套房子租出去,基本实现“以房养房”,等孩子上了小学,全家搬来这里住,虽然破旧,虽然没有很好的小区基础设施,但是孩子将来上小学能免去吃“小饭桌”之苦,也算不错。

  尽管未来如此美好,但是当乔羽在“朋友圈”发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的时候,他自己心里依然不那么踏实。按照兰州“幼升小”的招生制度,每年划片范围会有小调整。

  乔羽夫妇做完了他们能做的一切,但未来依旧充满了不确定。

   擦边学区房”借机抬价

  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未曾预料却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学区房热”。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至今未能改善,以及在此基础上以公平之名推进划片入学政策的制度性缺陷。

  校际间不均衡的现状不改善,试图在一块“破麻袋”上绣出教育均衡之花,无异于缘木求鱼。

  “幼升小”划片招生的入学制度,进一步固化了房产、户籍和入学的关系,也进一步限制了人们自由迁徙的意愿。

  “学区房”可以说是教育不均衡发展现实开出的“恶之花”。

  古有“孟母三迁”的典故,今有学生家长抢购学区房的纠结和无奈。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高鹏夫妇在儿子上幼儿园时,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到儿子现在上初三,置换了两次房屋。高鹏夫妇的朋友们如今都早已经还清了房贷,开上了私家车,可是高鹏两口子不但没有买车,至今还背负着按揭房贷。

  一楼盘销售员的记忆里,她曾代理销售过数家名校周边的楼盘,以同一区域的两个楼盘为例,一个配了名校一个没配,很有可能有名校的楼盘可以多卖超过30%的房源,总价也要贵出许多。

  “每年开学前后,置换房屋的市场就非常火爆。”静宁路一房屋中介经纪人说。

  “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中心,而这些地段人员居住密集,房产资源比较稀缺。”一位业内人士说,以城关区为例,重点小学基本集中在老城区,想让小孩读好的学校就必然要来辖区买房。比如张掖路、静宁路、一只船街、甘南路、金昌路、秦安路、武都路等学校附近,成为学区房最热门区域。

  目前兰州市最贵的学区房仍然是老城区的房源,大多为上世纪90年代老旧的二手房,新的学区房数量极少,大部分学区二手房的价格已经突破了万元大关。

  城关区中山林什字附近长虹嘉园一套实用面积为53平方米的二手房要价近60万元。仅仅是因为这里小区有一个还不错的幼儿园,以及属于酒泉路小学招生片区。

  “学区房”看涨,令不少房屋中介也打着“擦边球”欺骗一些急于购买“学区房”的客户。

  学区房虽受热捧,但受各学校招生政策、划片入学等政策的影响,学区二手房市场并不规范,不少二手房业主打出的学区房名不副实,甚至有不少“山寨”学区房。

  不少房源信息被标注上了“某某名校旁”、“与某某名校相邻”的字样,价格自然不菲,但到底能不能享受到名校上学的便利,谁也不知道。一般而言,购买学区房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离学校距离近不一定就是学区房;二是学区房不是早买早安心,因为学区派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招生派位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

   传说中的“优质小学

  郭永强面临着和乔羽夫妇相似的难题,他的儿子今年上了幼儿园的中班,两年后就要上小学了。郭永强居住的片区有一所小学,据片区常住居民们讲,在2000年以前,还是一所相当不错的小学,但是近十几年来,圄于周边环境变化,发展的势头逐渐慢下来,生源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郭永强的妻子不止一次要求丈夫赶紧着手为儿子将来上小学做打算,但是郭一直不为所动。“我是这样想的,如果孩子学习能力强,去一所好学校成绩排在前列,那么老师就会格外高看,否则像我们这样既没有关系又不愿意讨好老师的家庭,孩子在一个60多人的超大班级里,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没人会注意到他。”郭永强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相反,如果孩子去了一所普通的小学,这里的老师或许会更朴实,孩子努力一点,学习上有了进步,老师一样会喜欢孩子,对于孩子心智成长或许会更好。

  其实,郭永强的“理论”并非毫无事实依据。9月4日,一次朋友聚会,一对分别任教于重点初中和重点高中的老师夫妇就私下说,“现在有的学校里,大到分班,小到排座位,都是大有讲究的,父母有关系、有权势的孩子会进重点班,会坐在前排,父母没有关系、又没有权势的,同等条件下只能去普通班,就算你眼睛近视,也只能坐后排。”如此的现实,更加让郭永强对所谓的重点小学、重点班级心生厌恶与恐惧。

  但是,郭永强的妻子每听到他的这一套“理论”,就说郭永强没本事,连累孩子未来的前途。

  或许,“幼升小”原本就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

  随着教育的改革,特别是小升初升学方式的多元化、学籍制度管理的强化,“幼升小”不知不觉地已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漫长学习过程中逐渐变成最为重要的一环了。

  究其原因,郭永强觉得在“小升初”、“初升高”时,中学的好坏可以有一个最重要客观的衡量标准——分数,中考、高考成绩好的中学大家都知道,家长、学生选择指向性具体而明确,而在“幼升小”的阶段,家长看不到这些标准,对小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过去累积的口碑,或者自然地认为有钱有权人家孩子上的小学必然就是好学校。

  这种缺乏客观标准的盲目追随,导致部分小学班额越来越大,另一些小学则日渐边缘化,或许会导致老师不爱教,学生亦不爱学的恶性循环。

  郭永强凡事喜欢调查研究,“幼升小”也不例外。一有空他会去孩子片区的学校周围转转,每当放学的时候,郭永强看到学校的老师们都会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有一次,郭永强无意中看到一位老师在一名低年级学生出校门的时候,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这个简单的动作令郭永强心头一暖。

  除了观察,郭永强也会进入小学的官网,了解学校老师的年龄、学历结构,以及教学特色,他发现自己居住的片区的学校似乎并不像一些家长们说得那么不堪,其中也不乏市级、区级的优秀教师、教学骨干。

  但是,当“幼升小”被制度化成为以后进入教育水平更好的中学跳板的时候,不该成为问题的“幼升小”终于成了家长、学生心头的大问题。

  毋庸讳言,从“幼升小”开始,一切的真实目的是紧紧瞄准高考的,因此“幼升小”既要看小学,更多的是还要看可能进入的初中、高中,这样就使得幼升小择校、升学变得迷乱而复杂了。如果“幼升小”择校、升学设计得合理,可以肯定地说,孩子就能够获得更多、更大的机会,这一点郭永强也不会怀疑。

  多少夜里辗转难眠的时候,郭永强想起“幼升小”的种种不愉快,不止一次试图说服自己,“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一次普通小学的老师呢。”(文中人物为化名)

  首席记者邱瑾玉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