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世界咱们不一定懂
武汉大学一对学霸情侣毕业前同时被美国数所知名大学录取。昨日,武大学子点赞称,相互激励充满正能量。(6月14日《长江日报》)
在笔者印象中,学霸一词的横空出世,还得拜清华大学双胞胎姐妹马冬晗、马冬昕所赐。姐妹两人用精确到分钟的学习计划路线图让很多网民心悦诚服地为她们点赞。
至此,学霸就以一种所向披靡的正能量面孔出现,这些在学校里的少数派都是“神一般的存在”。有的时候,你真的无法用学习时间成本和学习成绩的直接对等关系套用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愿意让学习把自己榨成“药渣”。相反,他们在社团、体育和文艺方面都能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譬如马冬晗本身就是学生会主席,课余喜欢打排球、跳长绳。
而在新闻中这对武大学霸的“鸳鸯蝴蝶派”确实少见。作为情侣,他们被卡内基梅隆大学同时录取,同时摆在他们身后的是康纳尔大学、芝加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学霸情侣面对弱水三千,淡定地只取同一瓢水饮的惬意洒脱,实在是羡煞旁人。
之前笔者对于学霸的概念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受那篇来历不明的“女学霸车祸中淡定背诵107个单词”的新闻感染。这种用生命在学习的精神,瞬间就让笔者把学霸的定义成了“太凶残了”的代名词。
不过另外一个新闻稀释了笔者对学霸的恐惧感,那就是被11所国外名校所录取的华师附中高三学生卢凯悦,她父亲还把她完美地打造成游泳健将、钢琴十级……好吧,当马太效应如此真实地存在的时候,笔者就相信了学霸真的是可以让旁人有着叹为观止的仰望磁场。
为什么学霸能学贯东西、跨界成功,这是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不太懂的逻辑。不过学霸大都诞生在包容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且他们的学习动机大都很单纯,那就是享受。这在功利化已经泛滥成灾的国人教育中,简直就是个异类加奇葩的现象。
学霸们的受教育环境必然是在包容开放和多元化的平台上,其实这样的环境对于大多数国人学子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看看那些高考前就狂撕书的孩子们吧,高考几乎成了一种对学习宿命枷锁般的摆脱,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敢奢望和它亲密一辈子?
说到最好,不由想起为什么在文艺作品中的学霸总是另外一幅时运不济的模样?《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陈孝正在学业和爱情中选择了前者,还用“我的人生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来道貌岸然地诠释自己的人生。因为不堪回首,所以导演就用讨好观众的方式来揶揄了“陈孝正”式的学霸人生。其实生活并非如此,学霸的人生不要太精彩无限。而众人只能用“幸福的学霸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学渣却各有各个不同”来聊以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