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宿舍“豪华”一点又何妨

08.08.2014  01:49

    近日,一张豪华学生寝室的效果图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房间面积45平方米,带有花园阳台,卫生间更宽敞,配有马桶。还配有宽带、空调、固定电话,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新学生宿舍的样板间效果图,在微博甫一亮相即遭网友疯转。

    从评论跟帖来看,围绕“最豪华寝室”的看法有两个焦点。一是,大学生群体对此话题有天然的敏锐嗅觉,他们的态度大体一致——惊羡吁求。二是,年长者以吐槽为主,因为基于刻板形象,他们认为大学生活就该过得“”一点,这样的寝室过于奢华,实在不适合让学生居住。事实上,大学生们的住宿条件各不相同,羡慕或者惊奇,这个倒无可厚非——过过嘴瘾,有什么关系?但是那些强烈谴责豪华宿舍的言论,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思想的刻板和僵化。

    大家觉得最不应该出现在学生宿舍的“奢侈品”应该是空调吧?这其实也得因时因地而论。首先应该申明的是,这个宿舍是武汉某高校的宿舍。武汉是什么城市?全国有名的“火炉城”,没有空调,夏天能熬过去?笔者十五年前去武汉某高校看望同学时,她们的每个宿舍里基本都有电扇,有些宿舍则安装了空调。所以,上述所谓豪华宿舍里配备的用品,只不过是基本用品,就像兰州或者更多北方高校宿舍里的暖气一样。在很多北方城市,冬天没有暖气过不下去;但在武汉这样的火炉城市,夏天没有空调何尝不是如此?那些在论坛上用着教条和挑剔的语气教育大学生应该“住得艰苦一点儿”的网友们,可否设身处地想一想——你自己租来的房子里都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何况大学生也都是成年人啊,他们就没有权利享用这些基本设备了么?

    再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是为了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而刻意保持以前“六人住一起,睡着铁板床,分着上下铺”的住宿条件,这其实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大。因为,住宿条件只是一个客观环境,我们该关注的是大学生生活的培养内容。一个挤爆了的寝室和一个豪华寝室,与真正意义上的吃苦教育并没有直接关系。大学吃苦教育的判断标准该是,是否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独立。换句话说,即便你让16个学生挤一个寝室,若不让他们在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上吃点苦,四年一过,还是会有人做出把衣服寄回家洗的事来。

    更何况就目前而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在科研方面的力度很大,很多高校的教学楼、实验室、操场、教学设备等都焕然一新,甚至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同类高校水平。但大学宿舍建设却一直迟缓不前,大部分宿舍生活环境仍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差不大,生活用具不配套成为普遍现象。当前,即使在很多普通家庭,空调、热水器、独立卫生间等都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不再是难以接触的奢侈品,给学生宿舍配备必要的生活用具,只是恢复到当前社会正常生活水平而已。作为成年人,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是必要的,在社会上营造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氛围何乐而不为,即使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好一点的生活环境也无可厚非。

    所以,我们每每在议论中国的教育制度如何如何的时候,麻烦先找到重点环节。老是深究着大学生宿舍这些细枝末节有什么意思?无非是博博眼球而已,这样的新闻,不疯转、不跟帖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