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全仿真”试市场 本科“接地气”教技能

25.04.2016  12:48

——陇桥学院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二三事

4月6日,陇桥学院大商科综合仿真实训中心里一派繁忙景象。200多名学生正在这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企业管理者、银行职员、会计、人力资源部经理等。

在一个虚拟的平台中,学生注册成立的“公司”正在进行着买进卖出、人才招聘等工作,而“银行”“工商”“税务”这些由学生组建的服务机构也正在全仿真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陇桥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在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独立学院同样面临着就业困境。该院执行院长路文江说:“我们是一所处在本科院校末端的学校,如果与其他本科院校一样追求‘高大上’的学术道路,不符合学院发展的实际。让学生在实训中学到知识和真本事,顺利走上职业岗位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于是,陇桥学院开始向职业教育“取经”,在本科生教育中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为学生就业增加“砝码”。用路文江的话说,这不仅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把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到了这一步。

2012年开始,陇桥学院为所有的本科生都设计了6个学分的创新创业学分,其中有2个学分必须通过取得职业技能证书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二级建造师证书等,无论学生属于哪个专业,毕业时都必须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这种在职业院校才能见到的“毕业证+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模式,在这所独立学院推行开来。

学院原有的计算机课程编程方面的内容较多,这对于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走上社会后的应用机会较少。于是,学校改革课程内容,计算机课就学各行业最常用的办公软件,路文江说:“无论学生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我们所教的这些内容都可以用到。

在陇桥学院,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占到了一半以上。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来说,实习实训难度较大,就算进入公司、银行等机构实习,学生也很难有上手锻炼的机会。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会填支票,基本的工作流程不清楚,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外出实习效果不佳,学院就在内部想办法。2015年,学院投资800余万元建设的大商科综合仿真实训中心投入使用。在占了一层楼的实训中心里,既有“企业”,又有“银行”“工商”“税务”等公共服务机构,所有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到了大三,都要在这里接受至少两周的集中培训。

在这里,学生不再是坐在桌前听课,而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公司需要做的各种工作,这里都在仿真进行,所有报表、票据都和真实的一样。

工商管理专业的王家乐是这里的“工商局长”,中心里所有的企业注册和相关业务,都由他和4名“同事”共同完成。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王伟注册成立了一家“贸易企业”,他通过公开招聘,选到了公司的财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相关的管理人员,几个人各司其职,在软件平台上运营着自己的公司,并与中心里的“银行”“税务局”“工商局”等机构进行着相关的业务往来。

据中心主任徐明介绍:“这个中心可以为学院经济、管理类18个专业的教学、实训以及市场实验提供平台,在这里等于将企业和金融服务机构搬进了校园,学生经过实训后进入企业、金融机构工作,基本的工作流程都不陌生。

除此之外,学校还在70多家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目前学院已有部分学生实现了大四进入基地企业实习,毕业后直接签约。

如今,陇桥学院的学生毕业,不仅有本科毕业证、学位证,还有可以与职业学校学生竞争的职业技能证书。路文江说:“重视职业技能的氛围正在陇桥学院形成,我们的本科生培养模式还在进行调整,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我们将一直进行这样的努力。

信息来源:甘肃日报 李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