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山沟里的学生交响乐团:从改善厌学到维也纳梦想

17.01.2015  11:38

甘肃会宁,位于中国西北,群山环绕。虽是寒假,但县城一所中学里,仍能听到美妙的乐声,时而静如流水,时而高亢激昂……多种器乐共同演奏出天籁的声音,这是孩子们在演奏交响乐曲。

一所只有初中建制的中学,一群山沟里的孩子,从五线谱学起,击打凳子、鞋盒来练手。就这样一步步,一个拥有100多名乐手,13种乐器互相配合,完成了一首首曲目演奏,同时组建起来了“交响乐团”。

甘肃属干旱区域,而会宁又是该省典型的干旱之地,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至5倍,这里生态脆弱,农民靠天吃饭。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会宁”之名慢慢走向外界。

会宁会师中学副校长杜正权担任乐团团长。他介绍说,当时考虑是想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没想到,演奏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也让他们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2013年1月,这个学生乐团应邀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的演出经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在乐团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这次演出,也为孩子们插上了走向国际的梦想。“孩子虽然在贫穷落后的山区,但是他的眼光却拓展到了全世界。”杜正权说。

会师中学“交响乐团”于2011年成立,平均年龄13岁左右。主要由单簧管、圆号、长号、萨卡斯、鼓等10几种演奏乐器,由于经费紧张,乐器都是学生自己购买。

杜正权说,组建乐团初期,没钱没人没资源,号召募捐,用20多万元买了第一批乐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到乐团来,由于小县城,学西洋乐的人又非常少,学校只能从兰州各大院校、各大专业乐团,聘请了专业的老师,给孩子们免费指导。后来乐团规模扩大,学校支付不起乐器资金,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学习艺术,主动掏钱自己买了乐器。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用音乐打开了孩子们闭塞的心灵,让曾经调皮捣蛋的孩子改善了自己的行为,有了梦想和希望。同样,在甘肃省会宁县这个西部偏远地区的贫困县,会师中学也通过组建乐团给孩子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乐团成员马锦昀说,想起那时的情景现在还能感觉到当时的兴奋、激动,我的梦想就是能够在音乐上不断进步,特别是出国演奏之后,这个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专业上面特别杰出、能够代表我们国家去一些更发达的国家去进行一些艺术交流活动。也希望能再一次登上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能够办一次自己的音乐会。

马锦昀说,在风景优美、充满浪漫气息的艺术之都的维也纳,参观了当地的一些名胜古迹和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比如说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她们也开阔了眼界。

杜正权说,很难想象,现在这支装备齐全的乐队,当初组建的时候,是拿课桌当鼓敲,拿自行车棚当练习室的。但这支乐团正在走向成熟,走进学生的内心,走向外面的世界。

信息来源:中新网    刘玉桃    宁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