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家长“算卦提分”是骗钱无关“迷信”

10.07.2014  15:22

   作者:朱昌俊

  高考前,吉林市一民办培训学校校长组织考生家长做佛事,每人花费上千元“提分”。高考后,不少学生成绩不理想,家长要求退款被“大师”骂“缺德”。8日,吉林市船营区教育局对涉事学校进行调查处理,停止其招生。(7月9日《北京晨报》)

  学校、佛事、算卦提分,这样细节组合在一起,分裂与荒诞之意不言而喻。算卦提分、做法事究竟成效几何,相信稍有常识的人都会作出明智的判断。然而,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荒诞。学校组织考生做佛事,真是笃信这一行为能够为考生提分吗?联系新闻中的种种细节,只会令人更愿意相信这不过是校方“另辟蹊径”的生财之道罢了。如,算卦并非免费,每个家长根据学校校长的“指点”要分别给“大师”数百元到上千不等的算命钱;而在寺庙的捐建者名单上,校长夫妇的名字赫然在列。由此可见,其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关联,想不令人联想都难。

  办学者不惮以这样的方式去谋求办学之外的收益,除了师德上的欠缺与财迷心窍之外,民办中学的生存状况对于这种求财心切心理的诱发恐怕也不无关系。新闻中提到的一个细节是,在涉事培训学校所在的区,光民办培训学校就有80多所,而该校这一届的文科班学生只有23名。当地民办学校的竞争压力可见一斑。某种程度上,民办学校的数量多,说明民间办学在准入上是足够开放的。但是,开放并不应该意味着毫无监管。该校组织学生家长做法事等行为能够得以发生,相关监管的松懈首先应当被追问。其次,扶持民间办学仅有准入上的放开显然是不够的,师资、经费上的支持不跟上,则可能催生恶性竞争与鱼龙混杂之状,反不利于整个教育质量的提升。

  而此种明显具有自欺欺人性质的“骗局”为何还能令部分家长买单?其实也并非多么高深的忽悠,不过是校方深谙考生与家长那种由来已久的“考前心理”。考前,面对很可能决定孩子一辈子的考试,无论考生和家长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都希望获得命运之神的垂青,至少买个心理安慰。换言之,学校在此时的适时“提议”,刚好契合并利用了这种心理。事实上,如果不是算卦是由校方组织且收费不菲而被放大,考前的各种“烧香拜佛”其实并不鲜见:如此前媒体报道的毛坦厂中学,每个月农历的初一和十五,陪读考生家长为了给孩子祈福高考顺利,都会到学校附近的“神树”下烧香跪拜。

  某种程度上而言,类似培训学校的遍地开花,导致算卦提分等荒诞现象公然上演,虽与监管不严与微妙的考前心理存在着直接关系,但却又都可归纳为高考在整个社会层面所塑造的“紧张感”所致。这类培训学校的大面积存在,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在公立学校之外,考生对于考前突击“提分”的需求;而学校的各种“旁门左道”能够得以实施,同样诞生于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之上。由此看来,不管是算卦提分,还是拜树神,归根结底,不过是整个社会服膺于“高考教”下的必然镜像。

  利用考生与家长的心理谋生财之道,校方行为必然应该得到惩戒。但在高考仍为绝大多数人实现人生晋升的必经之路时,谁都无法轻易指责这种个人层面的“跪拜”仪式。需要借此警醒的是,社会公平乃至阶层流动对于高考的过度倚重之势,对于社会正常心理的“扭曲”已经在现实地发生,如何以制度上的纠偏去化解这种社会性敏感心理,让整个社会都能够更加从容的去看待、参与高考,才是缓解“高考前综合症”的根本之策。高考越是从容地被看待,一切的反常识之为才能越发少见。(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