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学工部副部长钟一彪:发挥青年学生主体性

07.02.2015  21:31

  中国兰州网2月7日消息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不仅要“有为”,更要“优为”。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做好各项工作,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发挥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为此,中山大学的宣传思想工作在贴近大学生实际、符合大学生需求、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以经典阅读为抓手,增强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学校注意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等学生社团在引领青年学生在研修马列经典中的作用,二十多年如一日开展马列经典原著研修活动。今年寒假,学校倡导学生利用假期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通过阅读提升思想理论素养。同时,开展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活动,以利于深化青年大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知,从而深刻认识我国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国情,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山大学在全体本科生中开展“我最喜爱的课外阅读书”推荐活动,鼓励学生基于自身视角来选择书目、推荐经典,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把中华文化经典阅读引向深入。这一活动吸引了全校30多个院系、200多个班级参与,涵盖了近4万名本科生参加,促进了同学们体认经典、阅读经典、传播经典。学校还倡导本科新生在开学报到前,利用进入大学前的暑期时间开展经典阅读。自2012年活动举办以来,每年参与经典阅读的本科新生超过全体新生的97%,新生家长还要就阅读的书目与子女进行交流、对子女的阅读情况进行书面点评,最终还要在开学时将阅读心得和家长点评提交给学校,并在班级进行读书分享。这一活动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光明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大学文化是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精神财富,高度凝聚大学使命,深刻反映大学特质,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中山大学以打造实践育人精品项目为切入点,形成了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如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十二关键词——“新格言观止”征集大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凝聚共识;举办“百歌颂中华”、“情传中国梦”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节”,增强文化自信,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作用。其中“百歌颂中华”获得2012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中华传统文化节”、“情传中国梦”等活动分别获得2013年和2014年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学校建设公共文化活动室,创设优良人文环境,吸纳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平等交流、友善相待。积极培育大学生优秀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良好道德风尚,涌现了一批如郭艳琼、姚鸿鹄等全国“自强之星”及“见义勇为”的优秀大学生典型人物。

   三、以新兴媒体为平台,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宣传的育人效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青年大学生成为掌握和运用互联网和移动信息终端较为密集的人群。中山大学注意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努力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起来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在学生工作方面启动了“中大助学”和“中山大学学生工作通讯”等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其中,“中大助学”主要发布奖勤补助贷免方面的信息,注意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中山大学学生工作通讯”以同学们关心的时事热点和校园热点新闻为切入点,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无论是“中大助学”还是“中山大学学生工作通讯”,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要依靠学生的力量来运营,团队成员的专业学科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传播、法学、信息科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这种来自学生并服务学生的运营模式,不仅让同学们能够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宣传思想工作中,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效果。“中山大学学生工作通讯”的微信公众号的单条信息点击率经常超过5000次,有的信息点击率还达到上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