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程度更高的人更不幸福?

15.02.2015  03:20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未创造出更高的幸福感,博士的幸福感甚至不如文盲。整体来看,学历程度更高的人更不幸福,幸福指数最高的是小学毕业生,达到133.3,博士学历人群的幸福指数最低,仅为121.0,甚至低于文盲的130.2。

    看到这份报告,小马飞刀的第一感觉是无聊,一种极度变态的无聊,比当年的“知识越多越反动”还要荒谬。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对主观感受打分比较困难。幸福感指标和调查模式的不同设计,以及调查样本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引出迥然不同的结论。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幸福”一词在中国大地广泛地传开了。“你幸福吗?”成为了一个时髦的问题。“幸福感调查”、“幸福城市排名”等形式多样的以调查人们幸福度为目的的项目也在悄然兴起。但是这些调查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真的能够检验出人们幸不幸福吗?一个寓言给人以启发:一个富豪鲍鱼等山珍海味摆在桌子上什么都不想吃,整天烦恼异常。偶尔出门给一位乞讨者施舍了一碗红烧肉,乞讨者风卷残云,一会儿全部下肚,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个富翁看到那个乞讨者是那样的享受和幸福。

    排名这东西,说白了就是量化,就是把原本可感可触之物变成冷冰冰的数字,供人参考、选择、决策。如此看来,倒是符合现代社会的科学精神。但是,人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被数字充斥的生活是残缺不全的。更多时候,这种残缺会被利用,变成少数人牟利的工具。举个例子,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大学排名榜,一个以教书育人、陶冶人的灵魂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机构,怎么能用纯粹的数字来衡量呢?不能把教育等同于商品生产机构,大学的产品是人的思想、意识和能力,这些是个人财产、论文数量和校友捐赠无法解释的。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曾公开批评了一些全球大学排名体系。他说,一所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可这些全球大学的排名指标有可能令一些高校对人才培养重视不够。因此,对于一所沉下心来、认认真真按照大学规律办学的高校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需要引起政府、社会与公众的深思。

    小马飞刀想说的是,奉劝整天研究排名的,要对得起良心与真相,因为你祭起了科学的大旗,而科学是现代人的最后一线希望。要是你的研究不合理,趁早别提这事,该干吗干吗去。小马飞刀